東部海生中心 養殖比目魚成功
2014/07/10 08:00
比目魚是高經濟漁種。(記者張存薇攝)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冷水魚類比目魚廣受饕客喜愛,屬高經濟魚種,台灣海域因水溫較高,以往無人養殖,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利用深層海水低溫特性,成功養殖五百多尾。
引深層海水 存活500多尾
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水產生物種原庫研究將深層海水利用於養殖漁業有成,研究員何源興說明,雖然深達六三六公尺的取水管線受損,但仍有一條水深五十七公尺的取水管線持續運作,抽到的海水水溫約攝氏廿二度,仍可養殖比目魚。
他進一步說,這種學名為「牙鮃」的比目魚最大約五、六公斤,因為必須在低溫環境生活,雖然韓國、日本、中國、法國都有養殖紀錄,但台灣周邊海水溫度較高、以往無法養殖,台灣一年進口金額約十億元,而向進口商購買一公斤達一千六百元。
牙鮃是高檔日本料理、火鍋店及法式料理的主要食材,口感爽脆Q彈,何源興說,已試驗養殖一年半,一開始受到海洋弧菌感染影響折損,在台灣核准的十四種細菌性疾病用藥中找到解決之道,當初的小魚苗現在已養到約九百克,還剩五百多尾。
他指出,比目魚養殖密度越高,存活得越好,再加上流水、換水量足夠,再引導牠們吃台灣飼料,技術不會太難,不過公魚目前已快成熟,母魚約三年成熟,所以進一步的繁殖技術還有待試驗。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發現,比目魚密度越高,存活率越高。(記者張存薇攝)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