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顫抖症 不分老少
2007/03/29 06:00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一名十九歲大提琴家每次上台表演前,手部都會不自覺顫抖,影響演出。另一名七十歲書法家雖然揮毫無礙,但手部細微顫抖卻讓他的字越寫越醜,經醫師診斷後,發現罹患原發性顫抖症。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昨天指出,原發性顫抖症是肌肉非自主性來回震顫,通常四十歲後發病,發生率與年齡增長成正比,八十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生率為五%,約為巴金森氏症的廿倍。不過,門診也有少數年輕族群,尤其是役男可以免當兵。黃婷毓說,逾五成患者是有家族遺傳史,但醫界尚不清楚確切遺傳方式,罹病不至於急速惡化,但容易影響生活,造成不便。
黃婷毓提醒,嚴重的原發性顫抖症易被誤解為巴金森氏症。原發性顫抖症具體表現如拿筷子會抖、寫字成鉅齒狀,七成五會出現搖頭症狀,少數則會點頭;維持特定姿勢或做出特定動作時易發作,通常是兩側對稱性出現,喝酒後顫抖會減輕,一旦有壓力或情緒,症狀會惡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主要出現於下巴或單側肢體,靜止時較常發作,患者走路多半呈小碎步、駝背狀。
黃婷毓表示,患者可服用控制顫抖、抗焦慮或抗癲癇藥物,若對藥物反應差,可接受手術或肉毒桿菌治療。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