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一可食地景 新竹市力推

新竹市長林智堅昨天訪視振興里「可食地景環保菜園」,體驗收集落葉做堆肥。(記者王駿杰攝)
打造食物森林 共耕凝聚社區
〔記者王駿杰/竹市報導〕新竹市政府規劃市民參與設計「食物森林」,力推「社區可食地景」計畫,市長林智堅昨天訪視振興里「可食地景環保菜園」,與里民一起種植蔬菜、香草幼苗。他說,食物森林概念已成國際趨勢,期盼與里長、在地居民攜手打造「一里一可食地景」願景。
新竹市四至九月舉辦了九場食物森林講座暨工作坊,鼓勵市民連結鄰里,參加建功一路、新源街及水源街交叉口的綠園道食物森林設計比賽,畫出心目中夢想的森林,建置共耕共享的食物森林示範地。
林智堅說,食物森林是個大概念,當中包含社區可食地景計畫,讓民眾就近享受田園耕作樂趣、生產新鮮健康的蔬菜,加上附近學校的參與,可加深社區凝聚力。
透過具有質感的木框,在土壤表面覆蓋培養土,讓落葉或廚餘的養分直接轉換為有機肥料,不但能減少傳統堆肥帶來的臭味,還可讓都市的土壤變得更肥沃。
學童親近土地 在地食農教育
林智堅說,社區可食地景讓孩童有接觸土地、了解植物生長的機會,收成的農作物則給提供給社區弱勢居民及長者共餐使用,發揮「社區公益」及「食農教育」功能。
已有兩處收成 供應共餐食堂
目前新竹市已設置頂埔社區活動中心及虎子山社區關懷照顧據點兩處社區可食地景,都已收成、供應共餐食堂食材,期盼未來在全市一百二十二個里普及推廣,讓更多市民參與耕作。
環保局說,今年與草根意識工作室劉晉宏老師合作,陸續於頂埔、虎林及振興里閒置空地,引進落葉堆肥循環再利用技術,種植有機蔬果,打造出兼具美觀、環保及健康的「社區可食地景環保菜園」示範地。
目前三處示範地集結當地環保志義工隊或對都市農耕有興趣的市民,培訓成在地化環保農耕志工,共同參與運作與維護。
環保局希望藉此將生態農業常用的「厚土種植法」、「微生物菌技術」及「生物炭技術」等堆肥技術,與資源回收再利用緊密串聯,達到垃圾減量、資源循環再利用、生活做環保等功效。
-
災後復耕缺苗 農業處︰勿一窩蜂搶種
-
「菜蟲」哄抬價格 段宜康:要先抓台北農産公司
-
高科實中、雙語國際學校設立 橋新特區吸引科技新貴
-
奈會這好康!有免費青菜可摘!
-
安啦 農委會允不專案進口葉菜類
-
京站寵女王抗通膨 B1+2F改裝出清 萬樣商品3折起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