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月眉古道 140年步道走味

大溪月眉古道經多次改造變乾淨明亮。(記者李容萍攝)
現代化改造 遊客反應兩極
〔記者李容萍/大溪報導〕大溪觀光吊橋觀景平台於六月廿七日發生龜裂、傾斜封閉後,前來大溪老街參觀的遊客將車輛停放月眉停車場,改沿月眉古道進入大溪老城區,使得這條石板古道意外「走紅」,對於古道歷經多次改造變得明亮、潔淨,有遊客認為很好,但也有人認為太過「現代化」,抱怨古道沒有「古」味,反應兩極。
月眉古道原為大溪老街與月眉地區間的聯絡往來道路,古道的入口在和平老街巷子口,巷口上方有一牌匾寫著「月眉通路」,這條古道約有一百四十年歷史。
三百公尺步道 無整體規劃
早年富商李騰芳家族在大溪街上開設許多商行與店鋪,為了方便商旅與族人往來於月眉里李氏家族的屋厝與大溪和平路的商街,而闢建這條月眉通道,通道也成為早期大漢溪河運興盛時,月眉地區農民運送蔬果到港口的通道,隨著河運沒落,古道也喪失商業功能。
現存的月眉古道長約三百公尺,從和平老街出發,走進「月眉通路」的巷弄,沿著緩緩的斜坡道向下行,即可經過地下道穿過台三線公路,過了地下道後,路的左側有一石頭公,再沿著石階路筆直向下,左轉接月眉路後的古道已經是柏油路面了。
從小在大溪老街長大的桃園區公所主秘邱創正說,月眉古道近四十年來先是配合台三線拓寬,前段剷除石板改鋪鋼筋水泥,約十三年前配合大溪老街城鄉風貌改造重鋪石板,經居民爭取保留前段約廿公尺部分舊步道作為歷史軌跡,但重鋪的石板三年前又剷除鋪設青斗石,古樸的石板路因此出現三種材質、三種樣貌,毫無連貫性,實在很可惜。
大溪區長:一致性值得思考
大溪區長黃睿松表示,古道的明亮、潔淨與整修並不衝突,且因石板路雨後容易濕滑,造成遊客失足摔傷的意外頻傳,公所三年前基於遊客行的安全而改鋪青斗石。他說,如何讓月眉古道保有復刻的「古」與景觀的一致性,確實值得思考,未來如有機會再整修,就有賴文化局的整體規劃了。

大溪月眉古道有140年歷史。(記者李容萍攝)
-
拓展蜜棗外銷 高樹冷鏈場啟用
-
東屏未見曙光 民眾仍開心迎新年
-
落山風藝術季 帶觀眾穿梭作品間
-
屏市玉皇宮遶境 獸神踩街吸睛
-
史前館法式餐廳開幕 結合在地食材
-
瓦斯車撞電桿摔落邊坡 鋼瓶散落
-
每坪58萬》斗六大同路愛國街口 蟬聯雲林地王
-
冬雨攪局 阿里山音樂會看不到日出
地方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