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防疫有成但美中不足/國產疫苗陷口水戰 專家嘆不必要

2023/04/28 05:30

台灣防疫有成,卻在國產疫苗發展上跌跌撞撞,蒙受不必要的口水戰,這是未來應改善的方向。圖為高端疫苗。(資料照)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武漢肺炎將於五月一日起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步解散,宣告COVID-19疫情終結。專家們指出,透過防疫經驗防患未然,是接下來的重要課題,但台灣防疫有成,卻在國產疫苗發展上跌跌撞撞,蒙受不必要的口水戰,這是未來應改善的方向。

透過經驗防患未然 解編後重要課題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疫情之初有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是清零的狀態,民眾生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這是他覺得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本想爭取更多時間,等到疫苗研發出來,無奈病毒特性加上疫苗並不是非常理想,且我國重度仰賴進口疫苗,是較遺憾的事。

張上淳指出,理想的疫苗是接種後就不會感染,只要有六、七成民眾接種,就可以保護其他人,也就是群體免疫。但此次市面上的COVID-19疫苗都沒有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靠每個人都打疫苗,才能避免重症死亡。此外,進口疫苗勢必面臨其他國家爭搶,各國研發疫苗都會以該國國民為優先,在在顯示國產疫苗的重要。

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召集人李秉穎也提到,發展國產疫苗可避免受制於人,這是國安問題。至於外界認為的疫苗審查不透明,他分享曾與國外學者交流,強調監督政府是各國在野黨都會做的事,但沒有像台灣這樣「把國產疫苗打趴在地上」。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說,回顧市面上的COVID-19疫苗,多是來自歐美疫苗大廠,有能力研發疫苗的日本、澳洲,這次並無看見相關成果,台灣有能力自製疫苗,可以說是「台灣之光」。

台灣有能力自製疫苗 應多鼓勵

黃玉成表示,台灣不是WHO會員,難以取得認證,但不能說沒認證就是不好,應該讓科學證據說話。他也強調,國產疫苗的製程、臨床試驗都照政府嚴謹的規定,當國產疫苗被抨擊,卻看不到執政黨積極辯護;面對疫情,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未來對於國產疫苗應有更多鼓勵,而不是淪為政黨惡鬥的犧牲品。

武漢肺炎將於五月一日起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步解散,宣告COVID-19疫情終結。圖為疫情指揮中心昨辦終場記者會。(指揮中心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