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減量 大醫院:先提升基層醫療水準

2017/11/27 06:00

衛福部健保署擬規劃縮減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量,預計每年將降2%、5年減10%,以落實分級醫療。(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林彥彤/台北報導〕分級醫療成效不佳,健保署再祭新政策,預計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量每年將降二%、五年減十%,以落實分級醫療。不過,各醫學中心無奈指出,推行分級醫療不該只要求大醫院降低門診數,關鍵應是提升基層醫療,讓民眾有信任感自主就近醫療。

馬偕醫院董事長劉伯恩指出,為推分級醫療,政府陸續以增加部分負擔等手段要降低醫學中心門診量,不少醫院也以「自我砍頭」自律告知患者小病就近求醫就好,但半年來成效不彰,明顯因民眾長期對小診所不信任。不可一味只限制大醫院,而應提升基層醫療水準,讓患者放心。

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理事洪子仁也主張,政府要用行政手段管制門診量,雖易執行但成效恐不彰,也可能引發醫護人員不滿,是一種懲罰式新制;應從民眾端改善起,例如對非急難症的患者,部分負擔更提高到「有感」,就能減少逛大醫院。

此外,洪子仁提及,高齡化社會來臨,民眾共病需求增加,為能獲「一站式」服務,當然更往大醫院跑,建議應鼓勵基層院所也設共照機制,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基層診所可上中下游結盟,讓患者知道且有信心到診所看病,更自然達到分級醫療,否則強制限制大醫院門診量恐引發民怨。

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監事長朱益宏則認為,醫學中心等減門診量方向正確,但現行大醫院部分負擔已有提高,未來新制上路,有大醫院可能只向輕症民眾收取部分負擔、但不申報健保,因此須有配套防範。

此外,不能只看門診量,還要檢視疾病別,例如穩定的慢性病等可下轉至小型院所,但癌症或罕病追蹤仍要留在大醫院,須避免減到不該減的病人;且目前醫院申報健保門診費用占總額過半,高於急診、住診,也要搭配調整,以免醫院更不想看重症。

台大醫院則提醒,短時間要看見分流醫療成果是不可能,建議政策不該只追求降低門診量,而作為公立醫院,只能配合政府政策。

近5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健保特約家數、門診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