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國際研究指若不正視塑膠問題 全球塑膠垃圾2050年將增1倍

2024/11/17 13:12

台灣海岸線常可看到寶特瓶的塑膠垃圾,塑膠污染問題亟待解決。(資料照)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全球塑膠公約」的最後一輪談判將於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韓國釜山舉行,此公約有望成為全球第一部針對塑膠祭出法律約束力的協定。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近日公開一篇使用機器學習模型的研究,指在沒有採取任何措施面對塑膠污染問題的情況下,2050年全球每年因為管理不善的塑膠垃圾將會增加1倍,達到1.21億噸。

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聖塔芭芭拉分校與中國北京清華大學等團隊發表的一篇使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全球塑膠污染情況的研究,近日登上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該研究指出,若維持現況,不做任何管理塑膠的改變,到了2050年,全球塑膠垃圾將增加一倍,製造塑膠與管理塑膠廢棄物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37%。

該研究也模擬聯合國塑膠公約草案的4項措施,包括結合塑膠產品添加至少40%再生塑料成分、限制原生塑膠產量、投資500億美元廢棄物管理設施、徵收塑膠包裝稅,發現可減少約91%管理不善的塑膠廢物,並減少三分之一因塑膠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副總經理許祥瑞表示,機器學習的預測模型簡化了各國不同的塑膠回收過程,預測結果雖然簡潔明確,仍難以精準反應實務狀況。未來可持續精進預測的研究方向,根據不同國家地區的基本情境假設和數據,研究結果可以做為全球塑膠公約草案的參考。

台灣循環經濟與創新轉型協會循環經濟策略顧問廖孟儀指出,此研究評估規範再生塑膠成分有最大的效果,其次為限制原生塑膠產量、投資廢棄物管理設施、規範回收率、徵收塑膠包裝稅、減少或禁用一次性包裝,以及規定包裝重複使用。她建議台灣塑膠的行動計劃可從淘汰替代、源頭減量、加強回收與循環再生等生命週期的角度,進一步審視與修正;由於塑膠應用領域廣泛,在討論塑膠策略的議題時,建議可從整體塑膠價值鏈的角度思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