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生多所調查:台灣泥灘地百年消失58% 近10年回升
農業部生多所研究調查顯示,台灣泥灘地百年來約消失58%,泥灘地是許多水鳥重要的覓食地。(生多所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分析1920年到2020年間台灣西海岸泥灘地面積變化,發現已有58%已經被人工設施取代而消失,研究團隊指出,泥灘地主要消失的時間是在20世紀經濟發展時期,近10年西海岸泥灘地面積沒縮小甚至回升,仍呼籲應重新審視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規畫,減少泥灘地流失。
泥灘地是濕地的一部分,其中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生多所表示,泥灘地有豐富的貝類、蝦類、螃蟹等生物,更是水鳥重要的覓食地,台灣是許多候鳥在東亞到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的重要中繼站,台灣泥灘地的健全與否對東亞水鳥的存續非常重要,該所以百年為尺度的台灣西海岸泥灘地變化,透過歷史地圖與衛星影像分析,發現台灣的泥灘地在1920到1950年間在自然環境下增長,1950年代後,隨大規模人為開發展開,如建設水庫、水壩,還有將泥灘地填海造陸轉為養殖漁業和農業區,或開發為港口或空業區,泥灘地開始減少,到2010年間約58%泥灘地消失。
生多所組長林瑞興表示,近10年來台灣泥灘地已沒有再縮小,另若以整體亞洲來看,亞洲的泥灘地同樣都受經濟開發影響縮小,並且流失程度遠高於全球,另中國因為開發快速,泥灘地喪失情況嚴重,如過去有廣大泥灘地的渤海灣,現在該地的泥灘地幾乎快要全數消失,加上中國都在沿海地區建設被稱為「新長城」的海堤,因這類開發規模與尺度更大,可預見對全球海岸生態會帶來更大的衝擊。
生多所進一步指出,目前台灣僅存最完整的泥灘地位於彰化漢寶濕地、芳苑濕地及濁水溪出海口的大城濕地一帶,研究團隊強調,沿海地區的土地利用規劃必須更加謹慎,尤其在拓展綠色能源基礎設施時,應避免泥灘地繼續流失,以達成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目標;林瑞興補充指出,目前建設綠色能源基礎設施都要經過生態檢核,是否納入環評目前還在討論中,另過去彰化部分泥灘地確實有覆蓋光電,這情況是該泥灘地的地目被編列為工業用地所致,因此彰化工業局當時開放該泥灘地可施作地面型光電,至於目前其他還留存的泥灘地,並未覆蓋光電。
生多所相關研究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Wetlands》。
生多所調查1920年到2020年間台灣西海岸泥灘地面積的變化,可發現近10年泥灘地的面積已逐步回升。(生多所提供)
-
梅雨季節限定野味 七美雙心石滬草原長滿雞肉絲菇
-
苗栗縣今年第10隻 年輕母石虎路殺亡
-
回流市中心 信義房屋:台中五期高CP值好宅看這裡
-
集集攔河堰花旗木盛開 花期預計可到5月初
-
草鴞「小蘋果」遭鳥網困住獲救 野放不忘回頭「感謝」
-
時尚外型靈活駕馭本色!Suzuki 全新 Swift 打造都會小車新典範
-
春節連假期間2波冷氣團接力 賈新興曝4度低溫時間點
-
竹北大年初一到初五停收垃圾 除夕到初五路邊停車費停收
-
疑台人遊日亂丟行李箱 貼無料字條了事網怒轟:丟臉
-
倒畫財神意喻「財神到」 書法家葛建浤現場揮毫大受歡迎
-
9天連假氣溫走勢圖曝!颱風論壇揭1好消息1壞消息
-
陽明山花季開跑!結合迪士尼公主 打造四大主題裝置藝術
-
台南走春必訪景點 藏金閣2館春節假期開放4天
-
快來買年貨!台南新化農會辦「蛇prise」蔬果年貨市集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