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梅雨季節限定野味 七美雙心石滬草原長滿雞肉絲菇

七美雙心石滬因梅雨季節,出現限定美食雞肉絲菇。(圖由漁人威利提供)

七美雙心石滬因梅雨季節,出現限定美食雞肉絲菇。(圖由漁人威利提供)

2024/06/04 12:38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時序進入梅雨季節,七美雙心石滬出現限定野味,可食用的雞肉絲菇滿山遍野生長,吸引大批鄉民前往摘取,不一會兒就取了大半桶,經過整理後,就成為桌上一道美味佳餚,讓全家人享受到季節限定的美味,但民眾採集野生菇菌,還是要仔細查證,避免誤食有毒菇類。

雙心石滬周邊的草原,近來因西南氣流帶來豪雨,長滿的菇類,經鑑定為雞肉絲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表示,「雞肉絲菇」是與白蟻絕對共生的可食用菇菌,褐色菌傘中央尖硬突起,民眾常於野外採食,卻將毒菇榜首「綠褶菇」與其混淆誤認,但比較二者形態特徵,綠褶菇白色菌傘平展,表面具有褐色鱗片,菌褶灰綠色,而雞肉絲菇則是觀似斗笠,菌褶白色,菌柄基部有假根延伸與地下白蟻巢上的菌圃相連。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表示,要正確辨識雞肉絲菇,其實有簡易9字口訣「頭兒尖尖,腳踏白蟻窩」,就能輕鬆辨別。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說明,雞肉絲菇又被稱為「雷公菇」或「雞㙡菌」,是老一輩台灣人夏秋季雨後鄉野間常採食的食用野菇。雞肉絲菇學術上的名稱為蟻巢菌,故名思義為白蟻栽培的食用菇菌。

綠褶菇屬中至大型菇菌,多生長於低海拔闊葉樹林地、草地或農地,為一種有毒不可食用的菇類,其外表顏色淺不鮮豔,與可食用之白色雨傘菇及雞肉絲菇相似,常被混淆。不同點在於綠褶菇底部菌褶於早期會由白色轉為黃綠色,且菌體受損時會轉為褐色,為可辨識重要特徵。

撿拾的雞肉絲菇,經過整理後就是桌上佳餚。(圖由漁人威利提供)

撿拾的雞肉絲菇,經過整理後就是桌上佳餚。(圖由漁人威利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