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偏鄉幼童發展篩檢 男童遲緩人數比女童多
2020/09/16 09:54
新北市早療行動車到石門區服務,教保員邱宜君(左)利用玩具幫小芹篩檢,提供語言治療諮商,右為芹芹的媽媽。(記者何玉華攝)
〔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新北市推動偏鄉醫療,去年8月獲民間捐贈2部早療行動車,9月起執行偏區早療行動服務,1年來共篩檢337名孩童,其中189名男童中有20名通報疑似有發展遲緩現象,佔10.7%;女童148人中有7人通報,佔4.7%,平均男童是女童的2倍。
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2部早療行動車是由蘆洲福安宮及李福田於去年8月間捐贈,市府委託唐氏症基金會及伊甸基金會服務,藉由社工、教保員或職能治療師組成跨專業的團隊,以提供偏區早療行動服務。
早療行動車15日前往石門區衛生所,搭配幼兒注射疫苗進行發展篩檢,葉媽媽原被醫院通報小孩必須做早療,得知市府有到石門定點服務,非常開心,讓她省卻路途奔跑。
她說,女兒小芹已2歲半,只會叫爸爸、媽媽,其餘不太願意開口,擔心有語言發展遲緩,今年3月間曾帶女兒到台北市大型醫院門診,醫生建議早療,一得知早療行動車到石門,趕緊安排時間帶女兒來。
社工督導蔡賀凱和早療教保員邱宜君試著用玩具吸引小芹注意,發現她喜歡切蔬果扮家家酒,卻不擅與人互動,有15年早療經驗的邱宜君研判,可能是媽媽平時太容易滿足孩子的需求了,因此她不需要開口,她告訴葉媽媽說,長此下去,會引發雙方情緒問題,必須誘導芹芹說出「媽媽給」、「爸爸幫」才行。
邱宜君並教葉媽媽平時多和芹芹練習口腔動作,如鼓腮幫子、雙唇緊抿噴氣、發出叭叭聲音等,邱宜君說,聲音是經由臉頰、口腔、嘴唇、舌頭和氣流等發出,因此要和孩子多練習;蔡賀凱則表示,醫院已通報社會局兒發中心,嗣後早療單位會定時定點到石門提供專業課程服務。
-
台北醫院附設長照暨早療中心啟用 陳時中:創造全國學習的台灣模式
-
美善基金會成立10周年 小小慢飛天使展開人生新階段
-
天逸財金科技前瞻2025科技布局 以雙軸策略開創智能金融新局
-
6歲前黃金治療期,醫生:發展遲緩注意4指標
-
從不會說話到站上台致詞 慢飛天使早療有成
-
膝關節退化治療新選擇 精準醫療助攻重拾健康行動力
-
來了!彰縣3月植樹節領樹苗 最新一波地點、條件曝光了
-
台東卑南溪口造林地 喜見3大保育動物
-
颮線系統通過下冰雹 鋒面來 北台今起再降溫
-
自由日日Shoot》雄女學測無滿級分被公審 高中生怒吼拒絕升學榜單
-
自由日日Shoot》雄女率先宣布不再公布學測成績
-
國健署預告修法/違法菸品沒入銷毀 強化網路監管
-
家長代工學習檔案 葉丙成:幫孩子作弊傷害極大
-
台美團隊研究/2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 大腦認知提升10%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