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加啦! 南科考古館邀民來看「台灣第一顆稻米」
考古團隊在南科園區大坌坑文化南關里東遺址出土的稻米,屬台灣第一顆稻米。(南科考古館提供)(記者萬于甄攝)
〔記者萬于甄/台南報導〕民以食為天,農業文化對台灣社會發展相當重要,南科園區大坌坑文化遺址,為台灣目前發現最早可能有人工栽培稻米、小米的紀錄,考古團隊也在南關里與南關里東遺址出土碳化稻米與小米。南科考古館預計19日正式開館,歡迎民眾一同來找尋台灣第一顆稻米。
南科考古館表示,大坌坑文化遺址是目前台灣發現最早人工栽培稻米與小米的記錄,遺址中也發現不少苦楝,應是當時作為燃料所使用,而考古團隊出土的碳化稻米與小米,更顯示台灣史前居民可能在5000年前的生業模式,不再侷限於原始的採集與狩獵。
隨後,考古團隊也在牛稠子遺址灰坑中篩洗出大量的稻米、小米遺留外,也發現豆類遺留的種類,南科考古館說,這些資料顯示當時農業不僅已多元化,人類對農作知識也相當豐富,同時孕育後來大眾所熟悉的農業文化。
南科考古館預計19日正式開館營運,安排一系列考古文創市集、體驗營等,館內的博物館考古密室,更讓民眾透過玻璃窗一覽研究員整理文物的過程,彷彿考古界的「觀光工廠」,屆時南關里與南關里東遺址出土的碳化稻米與小米也會展出,讓遊客欣賞「台灣第一顆稻米」。
南科考古館從去年底至今試營運共達5萬3827位遊客參訪,目前已在進行最後階段的整理;19日開館當天為免費入場,未來收費標準全票為80元、團體票60元、優待票50元,另,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兒童、身障及陪同人士、志願服務夥伴等為免費入館。
牛稠子文化已可發現豆類,顯示農業的多元化。(南科考古館提供)(記者萬于甄攝)
南科考古館19日即將開館,屆時將有一系列考古文創市集、體驗活動等,歡迎民眾一同響應觀展。(資料照,記者萬于甄攝)
-
南科考古館10月下旬開幕 黃色天井成網美最愛
-
「人的方式下葬」 大坌坑遺址發現台灣最早寵物狗
-
仁武新河堤社區2.0版現身 水岸輕豪宅好靚
-
【城市找樂子】台南‧史前館南科考古館 掘查前人歲月痕跡
-
故事》考古學中的姓名學?!──以臺南考古遺址命名的史前文化
-
搶窺全球衛浴設計趨勢!頂奢衛浴品牌GROHE打造極致奢華體驗
-
高捷黃線漲六成被「高估」?捷運局長:有專業建議、依程序提報
-
高雄6923萬觀光人次被嗆「灌水」 高閔琳 :依觀光署統計沒錯
-
高雄國際旅客減少? 觀光局:住宿成長20%
-
梨山耶穌堂回歸教會管理 參山處「雲端上的婚禮」因立院刪預算明年不辦
-
拍30秒短片拿5萬獎金 教育部徵集反毒影音
-
把握好天氣!明下半天起由北往南變天 週日再轉涼
-
賞花注意!合歡山杜鵑花季4/12開跑 假日高乘載、流量管制
-
嘉義卡蜜拉寒害裂果 朴子鹿草損失慘重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