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找到了! 藍眼淚是夜光蟲

2016/07/11 12:05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主任蔣國平帶領研究團隊,證實藍眼淚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記者俞肇福攝)

〔記者俞肇福/基隆報導〕藍眼淚是啥?海洋大學找到答案了!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單離培養技術,證實馬祖藍眼淚中的發光生物之一就是「夜光蟲」。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中心主任蔣國平帶領研究團隊研究,從今年4月起在藍眼淚經常出現在介壽澳口沿岸採水,利用毛細管在解剖顯微鏡下將發光生物進行單離培養,目前已經成功培養。

研究團隊利用20µm浮游生物採樣,將發光水域之浮游生物收集,並將其DNA全部萃取出來,再利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將所有發光相關蛋白基因找出來,包括發光素氧化酶(luciferase)和發光素接合蛋白(luciferin binding protein),與現有資料庫中相關序列資料進行比對,希望進一步了解馬祖「藍眼淚」究竟是那幾種發光生物所形成。

蔣國平主任說,夜光蟲(Noctiluca scintillans)是一種異營性渦鞭毛藻(dinoflagellate),為一種單細胞原生生物。分類上來看夜光蟲僅有一種,全世界不同海域的夜光蟲均屬於同種生物。

海洋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昇芳強調,夜光蟲每個光源大約可放出10萬個光子,受到刺激後發光大約僅能持續0.8秒,也就是說夜光蟲發光是一閃即過,並不是像照片上看到整個海面均為藍色之長期曝光影像的效果。

圖中藍色發光細胞,即為顯微鏡下的夜光蟲。(記者俞肇福攝)

海大校長張清風(左)、連江縣長劉增應(右)前方實驗容器內,為人工培養成功的夜光蟲。(記者俞肇福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