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產也能自救?墾丁推「海鮮選擇指南」

墾丁國家公園恆春海鮮選擇指南。(記者陳彥廷攝)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墾丁海域的珊瑚及珊瑚礁是台灣引以為傲的生態,其中後壁湖海洋保護示範區近來保護有成,漁類有增加現象,不過遊客過多,為飽口腹之慾而食用珊瑚礁漁類的遊客也增加,造成環境不小的負擔,墾管處和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針對墾丁當地的海產推出「Ocean Love 海鮮選擇指南」,讓生態永續能從消費者自己做起。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曾推出台灣海鮮選擇指南,墾管處及該團隊再推出專屬恆春指南,未來將推廣給消費者及餐廳成為「海洋環境友善餐廳」打造雙贏,業者認為,目前當地珊瑚礁魚類非販賣大宗,但仍樂見主管機關推動生態永續的措施。
農曆3月23日「媽祖生」前後是墾丁珊瑚產卵極大期,墾管處昨舉辦珊瑚週活動,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組長陳麗淑、海生館研究員孟培傑及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到場分享經驗,墾管處與陳麗淑也推出恆春海域的食用指南。
「從另一個角度想,要永遠吃到好吃的海鮮,就必須從自己消費者的選擇作起」陳麗淑表示,不可諱言遊客到墾丁難免有吃珊瑚礁魚的印象,但消費者來到墾丁需「戒掉」,而指南摺頁就有「優先選用」、「避免食用」、「食前想一想」等三種程度,讓遊客有資訊後再選擇。
陳麗淑說,若消費者都有想法,業者自然也會減少供應「避免食用」的魚種,這可從推廣禁食魚翅後,價格及數量皆下滑看出成效驚人,再由公部門向推廣給業者,從供、需兩方面下手,生態自然能夠永續。
業者小麥則認為,近來販賣本地珊瑚礁漁類的店家已越來越少,不過若公部門願意推廣,持正面態度願意參與,成為生態永續的一分子。

墾丁國家公園恆春海鮮選擇指南。(記者陳彥廷攝)
墾管處推恆春專用水產食用指南,業者持樂觀態度。(記者陳彥廷攝)
-
神似「那話兒」 象拔蚌在中國暴紅
-
秋蟹肥美 基隆產官合作推海鮮美食賞
-
戲劇人生不停歇 杏輝蓉憶記守護思緒健康狀態
-
越南沿岸大批死魚 連深海魚都沖上來了
-
墾丁紫斑蝶大遷徙起飛 保育員籲車輛減速護奇觀
-
南台灣紫斑蝶大遷徙 墾管處籲駕駛減速護蝶
-
走向國際 阿里山咖啡身價漲
-
鄭虞坪與國際品牌合作 把阿里山咖啡推向世界
-
攔截3批不合格中國製餐具 陶瓷碗鉛超標
-
NCC空轉 名單難產 卓榮泰:希望這個月提出
-
台東太平榮家舊址 將打造養老村
-
台東森林公園門票擬漲 議會暫緩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