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解決台灣高教困境 黃榮村:少即是好

2014/06/12 11:15

前教育部長、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今早演講表示,面對高教困境,要採取「少即是好」的邏輯解決。(記者林曉雲攝)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全國公私立大學校院教務主管聯席會議今早在元智大學舉行,前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表示,面對台灣高教的困境,可以採取「少即是好」的邏輯解決。

黃榮村以「競爭及困境下的大學定位與辦學」為題發表演講。他表示,他擔任教育部長時忙於應付九年一貫、十年教改,現在則移到十二年國教,有學生要教育部長幫忙填志願,同樣是面臨嚴重的問題,但受到少子女化的衝擊又,後年就會遇到大學面臨嚴峻的挑戰和問題,「大學永遠是社會的痛」。

黃榮村進一步說明,大家關心的台灣高教問題很多,最麻煩且牽涉到很多大學存續的,就是近年浮顯的各級教育就學人口與學校數目供需失調問題,台灣人口出生率一路下降,10年來下降3分之1,開始受到出率影響的大學入學年是後年(2016年)。

黃榮村表示,本來人口出生率降低非台灣獨有,在歐洲、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也如此,但他們都不像台灣有這麼急速成長的大學,台灣的大學校院1996年到2000年約增加60所,大部分是私立專業型校院(以專科改制為主,新設為輔),之後再續增為148校。

黃榮村指出,台灣高教缺乏足夠的教育投資與出國留學人數,相對於高教體系學校淨在學率從38%提高到70%,政府對高教經費的投入卻相對不足。

此外,黃榮村表示,台灣出國留學人數從2000年到2011年,每年均有32000人出國留學,但出國人數均未增加,反而被留在國內讀研究所被取代。

黃榮村提出「少即是好」的邏輯作為解決策略,他表示,大學規模相對小,但要提出具吸引力的計畫留住人才,辦學最重要是態度,不要只顧追求指標,卻忘掉辦教育的目標與實質內容,以致空洞化,變得既不國際,又非一流,也沒走出大學的格局。

元智大學校長張進福致詞時也表示,民國115年是台灣各大學的大限,高中生人數大幅減少,都會大學受衝擊不大,但地處偏遠的大學就會招生困難,因此不要採取零和遊戲,搶有限的學生,而是在閒置的資源找到第二個春天。

教育部高教司長黃雯玲則表示,國際化及少子化的挑戰,在高度競爭下,各大學仍要努力展現特色,維繫並提昇大學品質。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