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去換和平?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主張與對岸簽訂兩岸和平協議。(記者廖振輝攝)
記者鄒景雯/特稿
「和平協議」是個老梗,新時代為何興味老梗,是時代沒進步?環境沒進步?還是人沒進步?或者對於台灣來說,恐怕是以上皆是。
兩岸「和平協議」有多老?可以上推到一九九八年,李侃如還在密西根大學任教時所提出。當時他建議,台灣不獨、中國不武,兩岸簽署五十年不變的「中程協議」,不久他出任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亞太資深主任,但這學者之見卻從未成為美國柯林頓政府的政策,中國江澤民與台灣李登輝兩位國家領導人也並沒有買單。
即使到了二○○五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跑到北京去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率先」達成和平協議在內的連胡共識,都始終停留在國共的「黨對黨」層次,即使二○一二年,胡錦濤在十八大政治報告中重申兩岸應協商達成和平協議,或是二○一六年,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在十九全會把「和平協議」納入黨綱,均是如此。何況,二○一七年,接掌主席的吳敦義擔心有違中道路線,甚至將之刪除。
「和平協議」在台灣為什麼每逢選舉就會被提出來?例如這是二○○八年馬英九參選的政見,今天為了二○二○,國民黨人又競相表態。一個根源性的理由是,在危機社會中,政客利用人們對和平的渴望,號召選票的移動。這是「安定牌」的一種變形。
早在民主化之前,「安定牌」就是在台統治者很好用的洗腦藉口,可想而知它是進步牌的反面。例如以安定為名,所以要實施戒嚴;為了安定,必須清鄉;基於安定,因此要反台獨。國民黨在台灣當政太久了,即使已經接受選舉洗禮,從外來政權在地化,他們的徒眾依舊習慣於這樣的牌理,於是現在故技重施,甚至公然宣傳:只要重返執政,就去洽簽和平協議。
國民黨這麼愛玩和平協議,卻從來沒有把和平協議講清楚。有人說用什麼名稱簽、以什麼地位簽、採取什麼程序完成很重要,這話都對,但是依舊遠遠不夠,例如把和平協議改成「協定」或「條約」,媾和雙方平起平坐,或是修改公投規定,難道就安了嗎?當然不是,面對中國這種國家,最最要害的是內容,也就是台灣要拿什麼去交換和平?現在不叫做和平嗎?
為什麼簽協議一定是台灣要付籌碼?因為訴諸武力的只有一方,就是中國,台灣早在一九九一年已經終止動員戡亂,不再「反攻大陸」了,如果要和平,中國自己宣布放棄犯台就好,一秒鐘的事,何必還要簽什麼簽?說穿了,協議的本質當然正是勒索,而且無本。
如果國民黨主張台灣要接受勒索,就應該同時把代價提出來,不能愚民、打迷糊仗。例如李侃如當年很誠實,他說,「台灣不獨」就是台灣明白宣示是中國的一部分;還建議雙方更改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中國」,中華民國改稱「台灣,中國」等等,問題是五十年之後呢?達成一國兩制、一國一制的過渡?真是把大家嚇壞了。後來二○○四年已經卸任的李侃如到台灣來訪問,這趟來,他加了兩點但書,包括「美國見證」與「台灣可享有若干國際空間」,當時的台灣人還是覺得太划不來,因此毫無市場可言。
這麼一個蠢主意,為什麼在多年後,國共兩黨菁英仍能一來一往、隔海唱和?是以為這一代的台灣人願意交出自由?尊嚴?主權?或民主生活的一切,去當專制順民?腦袋有洞的,到底是誰!
-
中國打壓焦糖哥哥》蘇:這樣的國家要跟它往來嗎
-
在中國討生活領居住證 可寬容看待》陳明通:跑回來選立委說不過去
-
台灣燈會遊程與展演 邀您暢遊桃園
-
兩岸政治協議須雙公投 比修憲還嚴謹
-
兩岸政治協議須雙公投 國民黨批:政治思維治國
-
地段稀缺價值 愛河灣景觀輕豪宅受寵
-
《TAIPEI TIMES》 Pharmacies, clinics offered rewards for holiday work
-
《TAIPEI TIMES》 Lai launches NT$10B youth overseas program
-
《TAIPEI TIMES》 Annual GDP growth of 4.3 percent beats forecast
-
《TAIPEI TIMES》 Food and beverage revenue, and retail sales hit new high
-
《TAIPEI TIMES》 HSR to encircle Taiwan
-
《TAIPEI TIMES》 Fourteen sightings of white dolphins last year: OCA
-
《TAIPEI TIMES》 Spies ‘unprofessional’: ex-general
-
《TAIPEI TIMES》 KMT legislator celebrates LNY in China
焦點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