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超級颶風接二連三 學界激辯暖化效應

4級颶風艾瑪10日挾帶時速215公里強風侵襲美國佛州,可能引發致命暴潮。圖一為佛州南部大西洋岸的比斯坎灣出現強風巨浪。(歐新社)

4級颶風艾瑪10日挾帶時速215公里強風侵襲美國佛州,可能引發致命暴潮。圖一為佛州南部大西洋岸的比斯坎灣出現強風巨浪。(歐新社)

2017/09/11 06:00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哈維、艾瑪等4個強大颶風在大西洋上接連形成,氣候暖化是否為始作俑者之一,引發科學界激辯,科學家爭論究竟是洋流改變,抑或污染減少造成的影響較大。然而,美國總統川普否認全球暖化,不僅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還壓縮暖化相關研究,其政策走向是否會因災情而改變,引發關注。

哈維釀重災 恐改變川普政策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統計,上次有3個颶風同時活躍,是2010年的伊哥(Igor)、茱麗亞(Julia)和卡爾(Karl)。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科學家克羅茲貝克(Philip Klotzbach)推文指出,目前有3個風速90英里(約145公里)以上的大西洋颶風,大西洋有紀錄以來僅4次有此情況。

威斯康辛大學NOAA颶風科學家柯西(Jim Kossin)也表示,過去幾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形成,有多項複雜成因,包括大規模海洋洋流、空氣污染及氣候變遷。

據統計,大西洋颶風季往往在6月1日至11月30日間,通常有12個熱帶風暴形成,其中6個會達到颶風強度。然而,今年已出現11個風暴,包括6個颶風。NOAA預測,今年的颶風季將「超出正常標準」,可能最多出現19個風暴,其中有9個颶風。

即便不是每年都會出現強烈風暴,但普林斯頓大學環境研究所地球科學教授維奇(Gabriel Vecchi)指出,颶風暴增證明1990年代中期以來大西洋處於風暴的「活躍年代」。2013到2016年颶風相對平靜,可能是造成太平洋赤道海溫升高的「聖嬰現象」帶來風切,阻止颶風生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工業污染暴增,或許製造更多阻擋太陽能量、並對海洋帶來冷卻效應的污染粒子。但在1980年代,由於制定清淨空氣法(Clean Air Act)等規範,污染開始減少,太陽射線因此更能穿透海洋,提供風暴的溫暖燃料。海洋更溫暖會帶來更多濕氣和降雨,風暴密度也會增加。

維奇表示,對於風暴何以時而平靜、時而翻天覆地 ,「學界仍有許多辯論」,議題為究竟是洋流改變、還是污染減少造成的影響較大。兩者雖然都有證據,但都不足以回答一個關鍵問題:「我們不知道這種循環可能維持多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