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立法會 得票王朱凱迪力倡民主自決

朱凱迪(美聯社)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香港立法會選舉結果五日揭曉,泛民主派候選人朱凱迪異軍突起,囊括八萬四千多票,成為這次選舉的「票王」。由於他缺乏政黨和樁腳奧援,以獨立參選人之姿拚戰新界西選區,未如其他候選人般狂打「告急牌」,剛開始時民調低迷,之後卻一路過關斬將,最後以第一高票踏入議會,震驚政壇。
開票結果顯示,朱凱迪以八萬四千一百二十一票當選,佔新界西全區投票總數的十三.七%。另外,他也比票數排名第二的新民黨候選人田北辰多出一萬三千多票,成為全港和所屬選區的雙料「票王」。
媒體人投入社會運動 獲肯定
三十八歲的朱凱迪早年就讀高主教書院,其後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畢業後任職「明報」國際版記者,曾赴伊朗德黑蘭大學進修波斯語,回港後一度在新城電台當外電翻譯兼凌晨新聞主播,後來成為自由撰稿人,接著積極投入社會運動。
約十年前,當港府計畫拆除天星碼頭時,朱凱迪挺身反對。近年,他特別關注新界的菜田改建問題,並成為菜園村關注組成員。多年前,政府為興建連接中國的高鐵而要收回新界的菜地,他也極力反對。二○一一年「天水圍泥頭山事件」時,他因冒著被捕的風險採取示威行動,打響名號,吸引不少支持者。
不過,朱凱迪的從政之路並非一路順遂,他曾兩度參選區議會議員,最後都鎩羽而歸。他這次得知勝選後,受訪時一度激動落淚,同時也擔心家人遭受打壓,但他堅持面對惡勢力絕不退縮。
朱凱迪在政見上主張民主自決,但他認為決定香港的前途,關鍵在於民主,不能以反民主的方式爭取。身為「本土行動」發言人的朱凱迪,雖然以無黨派身分參選,但他一向與泛民派往來,因此被歸類為泛民陣營。
針對香港的民運,朱凱迪曾在「明報」發表評論表示,港人是香港社會最好的醫生,二○一四年「雨傘運動」是港人的集體呼喊,告訴北京政府「一國兩制」病了,而港府沒有藥。
分析指出,朱凱迪這次的票源分佈廣泛,並非集中富人區或貧民區,打破傳統泛民和建制派的票源特性。朱凱迪及其他前途自決派年輕候選人當選,反映港人渴望形象清新、非傳統的泛民派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