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羅賽塔號彗星研究 央大成果登最新《自然》期刊

中央大學羅賽塔號67P彗星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Nature》。由右至左為計畫協同主持人天文所葉永烜教授、地球科學系李睿綺、天文所博士林忠義。(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羅賽塔號67P彗星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尖期《Nature》。由右至左為計畫協同主持人天文所葉永烜教授、地球科學系李睿綺、天文所博士林忠義。(中央大學提供)

2015/07/03 11:20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歐洲太空總署歷經十年飛行的太空船羅賽塔號,去年8月順利進入彗星67P的軌道。亞洲唯一參與的中央大學,計畫協同主持人天文所葉永烜教授共參與三個科學實驗,他與天文所林忠義博士和地球科學系李睿綺和國際團隊就首批回傳觀測資料作分析,發表彗星凹坑和噴流研究,有助於探索太陽系的生命起源。成果刊登在7月2日最新一期《Nature》「自然」期刊。

研究發現,遍佈在67P彗星表面上的凹坑,與一般小行星上所發現的隕石坑不同,其坑壁陡峭,但底部卻似平坦,直徑從幾十公尺到數百公尺皆有,經拍攝到的高解析影像發現,其深度與直徑大小比值高出一般彗星許多,這可能意謂不同彗星其生成演化的歷史仍有相當程度的差異性。

部分凹坑內有活躍的灰塵噴流噴出,這部分可能與凹坑的形成演化有關。這些凹坑來自於沉洞塌縮,塌縮後所形成凹坑的坑壁,有著初次顯露於地表的水冰物質,這些物質受到太陽加熱揮發,所帶起的灰塵便成為噴流。

中央大學天文所助理研究員林忠義博士表示,彗星是太陽系形成後所留下來的遺跡之一,也是太陽系中改變最少的天體,藉由研究彗星結構中的物理特性,可還原當時原始太陽系形成區域的環境,並且得知太陽系形成的一些線索,有助於探索太陽系的生命起源。

拜羅賽塔號計畫之賜,葉永烜和國際合作團隊今年另有五篇相關論文在「科學《Science》」刊出,主要有關羅塞塔任務的首批影像和光譜觀測結果,其中包括對彗星地形、結構、自轉週期、密度、質量、大小,以及周遭塵埃與氣體環境的測量分析等。

葉永烜表示,彗星67P形狀可分為各稱為「頭」和「身體」的二大塊,中間較窄處叫做「頸」部。有趣的是,「頭」和「身體」的紋理方向截然不同,初步地質結構分析指出可能有不同的來源,但仍需進一步的研究。

另外,林忠義博士研究的「彗星初期的噴流與其物理特性」,以及地科系李睿綺研究之「彗星表面上大小石塊分佈與統計」等論文也被國際期刊《天文學及天文物理學》(Astronomy & Astrophysics)所接受。

羅賽塔號所拍攝的彗星67P表面凹坑和噴流。
(中央大學提供)

羅賽塔號所拍攝的彗星67P表面凹坑和噴流。 (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參與羅賽塔號探測彗星67軌道計畫,研究成果本月2日刊登《自然》期刊。(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參與羅賽塔號探測彗星67軌道計畫,研究成果本月2日刊登《自然》期刊。(中央大學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