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應以實際行動促台入TPP」

近十年台灣對中、美等國出口貿易額占總出口比率。(資料來源:中央銀行,製表:編譯楊芙宜)
〔編譯楊芙宜/台北報導〕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威爾遜的研究指出,美國總統向來基於「台灣關係法」,承認台灣不受中國強迫、能自由自主決策,這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至為關鍵;但台灣經濟快速傾中,已改變過去依賴對美出口及經濟發展的情況,美國不能坐視此可能威脅東亞區域穩定和平的發展,應以實際行動鼓勵雙邊和多邊經濟合作,促進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美不能坐視台傾中
威爾遜指出,一九七九年實施「台灣關係法」以來,歷任總統都在該法引導下決策,它明白指出台灣命運和維繫「西太平洋和平、安全與穩定」之間的關連性。若無法符合「台灣關係法」維繫東亞安定的要求,讓台灣被強迫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本區域對美國領導信心將會產生毀滅性一擊,也會動搖區域和平、安全和繁榮。
台對美貿易額腰斬
威爾遜分析,冷戰時期台灣依賴對美出口,讓經濟逐漸起飛,但過去十多年來,台灣「去工業化」發展,及大量前進中國投資製造業是同時發生,也讓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日深;迄今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占台灣四成出口額,台灣對美貿易則反向,從二千年占台灣出口二十三%,降至去年的十一%。
台灣對外直接投資(FDI)也大部分流向中國,從一九九○年代初約占十%,快速攀升至二○一○年的八十四%。同期台灣對中國的投資類別,也從中小企業為主的勞力密集產業,轉向以大企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
威爾遜警告,除非美國願意失去台灣此一安全夥伴及亞洲民主燈塔,否則不能坐視台灣傾中導致嚴重政治及經濟後果出現,美國必須要讓台灣能根據本身的政治過程決定與中國的關係。
他建議,美國可以公開鼓勵台灣進行雙邊及多邊的經濟合作,而國會通過的貿易促進授權法案(TPA),應適用於與台灣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及應開啟和台灣的雙邊投資協定(BIA)談判。美台BIA將是台灣朝向最終加入TPP的一個好的開始,有助於展現美國對台加入TPP的支持。

美國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資深研究員威爾遜日前提出研究報告,提及ECFA與服貿協議將使台灣更依賴中國市場,幾乎變成中國經濟的「附庸」。圖為台灣民眾參與330反服貿遊行的情況。(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