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樹木也會排放溫室氣體

2006/01/12 06:00

編譯陳成良/特譯

種樹一直是環保的象徵,但一群歐洲科學家發現種樹對環境的影響未必全然正面。他們指出,樹木雖可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卻可能也是另一種溫室氣體|甲烷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項研究若獲證實,將改寫多年來的氣候科學理論,對旨在遏制溫室效應的「京都議定書」也是一大打擊。植樹造林降低溫室氣體的信念,是京都議定書的支柱。

樹木也會排放甲烷

迄今科學界主流看法是,大氣中的甲烷主要來自微生物,如那些在潮濕、低氧環境(諸如沼澤、稻田)產生作用的厭氧細菌。不過由德國馬普研究所科學家科普勒領導的小組,在最新一期「自然」期刊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活的植物和乾草枯葉都會排放甲烷,且數量不少。

研究人員粗略估計,全球植物每年甲烷排放量在六千兩百萬至兩億三千六百萬噸之間,加上植物廢棄物排出一至七百萬噸,總計相當於全球每年甲烷排放量的一到三成。

相關證據來自一系列受到嚴密控制的實驗室及田野試驗。追蹤甲烷來源最有效方法是以碳十三同位素偵測。若甲烷是產生自目前生存的有機體如樹木,則大氣中甲烷所含碳十三與樹木含量必相同。至於天然氣和其他石化燃料中甲烷所含碳十三,經長期衰退已不存在。所以比較大氣與樹木中甲烷的碳十三含量,即可知大氣中甲烷有多少來自生物。

紐西蘭大氣學家羅伊指出,這項研究發現能解釋一個爭論不休的謎團 。衛星偵測結果顯示,一九九○至二○○○年間,每年排放到大氣的甲烷減少約兩千萬公噸,原因可能就是同一時期全球森林砍伐的比率大幅升高。這段期間,估計全球熱帶雨林遭砍伐的面積超過十二%。 衛星偶爾也會偵測到老舊雨林區散發出大量甲烷,似可證明植物是這種溫室氣體的重要來源。 (取材自法新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