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國壟斷 國際綠能供應鏈

(美聯社檔案照)

(美聯社檔案照)

2023/01/18 05:30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度引發能源價格飆漲,歐洲國家紛紛重新檢視能源政策,開始高度關注依賴問題,卻少有人注意到,綠能技術供應鏈已悄悄集中於中國之手,壟斷程度更甚於油氣大國的化石燃料。

華爾街日報十六日報導,中國政府多年來藉由大量的政策補貼,再加上廉價的電力、勞動力和土地,現在已在再生能源技術的製造方面,佔據全球主導地位。國際能源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世界製作鋰電池所需的鈷有九成五是中國提煉,電動車所需電池有七成五是中國製造,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太陽能光伏模組七成是中國產製,凸顯邁向再生能源所需的全球供應鏈高度集中於中國的程度。

相較之下,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指出,自一九九○年代初期以來,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十三國控制全球四成的石油供應,即使加上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結盟油國(OPEC+)納入俄羅斯後,也只有六成。雖然目前產油大戶對全球經濟影響力仍遠大於綠能技術供應商,但隨著世界能源結構轉變,情況可能出現反轉。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數據,二○一八至二二年間,中國在太陽能發電板和風力渦輪機組件等綠能產品新工廠的全球投資佔比,穩定保持在約八十%。目前世界仍受益於中國低成本製造和高度集成的供應鏈,大幅提高了再生能源的經濟效益。

然而,隨著地緣政治緊張促使西方政府開始對半導體及綠能等敏感行業進行供應鏈多元化,例如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提供補貼,以鼓勵國內製造電動車、太陽能和風能組件,且將租稅減免與在地製造連結,歐盟也將放寬對成員國的補助規定,推出自己的綠能產業政策與美中競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