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迷你「恐龍祖先」比手機還小 全身細毛控制散熱抵擋極端氣候

化石的主人被命名為「Kongonaphon kely」,意即蟲子殺手。(美聯社)

化石的主人被命名為「Kongonaphon kely」,意即蟲子殺手。(美聯社)

2020/07/09 14:28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人們對恐龍的印象不外乎體型極巨大且生性兇殘,不過古生物學家的新發現卻表明,人們的刻板印象可能只對了一半,科學家新發現一種現已滅絕的迷你生物,其體形比手機還小,物種身上覆蓋毛髮狀絲質構造,被認為是恐龍及翼龍的共同祖先。

根據《科學新聞》(Science News)報導,7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報告中,科學家對非洲馬達加斯加西南部22年前出土的化石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近期終於出爐,化石的主人被命名為「Kongonaphon kely」,意即蟲子殺手,該物種活躍於2.37億年前的三疊紀,屬於已知所有恐龍與翼龍的共同祖先兔蜥科(Lagerpetidae)成員。

報告顯示,這種生物與同時代強勢物種相比,其體積極小,成體站立身高僅約10公分,科學家根據腿部化石結構及牙齒上的痕跡推斷,該種生物慣以後腳跳躍於叢林中,並透過尖釘狀的利牙捕食硬殼昆蟲類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三疊紀中晚期屬於極端氣候時期,日夜溫差極大,不利散熱率較高的小體積生物生活,而此種生物之所以能順利存續,源自其體側獨特的毛髮狀細絲,使該物種得以控制散熱速度,達到調節體溫的功效,科學家認為,此一特徵日後可能演化為翼龍及部分恐龍體表的覆蓋物。

本報告第一作者,北卡羅萊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古生物學研究館長卡默勒(Christian Kammerer)表示,此一發現補足了翼龍演化過程相關研究的的部分缺失之處,尤其解釋了部分恐龍體型大小、食性及具有調節體溫作用的翼板的演化軌跡,提供古生物學家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疊紀中晚期日夜溫差極大,不利散熱率較高的小體積生物生活,而此種生物之所以能順利存續,源自其體側獨特的毛髮狀細絲,使該物種得以控制散熱速度。(美聯社)

三疊紀中晚期日夜溫差極大,不利散熱率較高的小體積生物生活,而此種生物之所以能順利存續,源自其體側獨特的毛髮狀細絲,使該物種得以控制散熱速度。(美聯社)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