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殺害情敵二度判無期 律師:偵查期間就應認錯
簡裕晉行兇後逃逸,跑回住處向母親下跪,由母親陪同投案,更審認為他缺乏真誠悔悟之心,判處無期徒刑。(資料照)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南投男子簡裕晉殺害文姓情敵,一審南投地院判無期徒刑,二審以他悔過改判15年,更一審則認為他的悔過只是訴訟策略,再判無期徒刑,曾任檢察官的律師王捷拓表示,若簡男在偵查時就自白犯罪,量刑從輕的機率較高,但他是到了二審才承認犯罪,更一審改判無期,符合司法實務見解。
簡男一審時辯稱買水果刀是要切檸檬,並非預謀犯案,被認定無悔意,重判無期徒刑;二審改口,承認犯行、道歉、積極和解,改判15年;更一審則認為他的道歉只是想要獲得輕判的訴訟策略,且未賠償被害人家屬,再判無期。王捷拓分析,自白的時間點以及未達成和解,是重判的關鍵。
王捷拓指出,量刑實務操作上,會考量被告的學經歷、經歷能力、犯後態度、自白與否、有無達成並落實和解,以及被害人或家屬的意見,其中自白與和解是犯後態度的重要因子,簡男未在偵查及一審時自白,而是到了二審才大翻盤,很容易被認為是要減輕罪刑才做的行為,法官在評價悛悔程度時多少會打折。
雖然簡男道歉,表達要和家屬和解的意願,甚至連老母都搬出來,要她去打工賺錢彌補,但王捷拓說明,殺人罪是重案,一般而言,口頭上說想要和解沒有實益,必須要真的獲得家屬諒解,簽下和解書,且履行部分或全部的和解內容,才可能獲得量刑打折,此外,家屬就算和解,也不一定會原諒,故法官量刑時還得參酌家屬的意願。
王捷拓說,更一審綜觀簡男的辯詞脈絡,認定他的悛悔無實據,而僅是訴訟策略,是目前實務上的主流見解,並無問題。他呼籲,若真的犯案,事後驚覺鑄下大錯,最好的方式就是勇於道歉,不要狡辯,除了自首,在偵查與一審審理時均自白,並積極與被害人或家屬達成和解,獲得輕判的機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