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公約成護身符? 有精神疾病難判死
台北市內湖環山路一段28日發生女童命案,民眾前往案發現場獻花致哀。(記者簡榮豐攝)
[記者黃欣柏/台北報導]內湖殺童案發生後,死刑存廢爭議再度浮上檯面,同樣殘忍殺害小女童的龔重安也成為對照案例,上月士林地院認為龔男患有「思覺失調症」,與其犯罪動機有極大相關,若經過治療,應有治癒或改善的可能,因此並未將龔判死。
龔案法官認為,刑法雖得科處死刑,但我國已簽署兩公約,應理解心理或智能障礙者對於刑罰的理解不足,且當初立法時沒有要求殺人是唯一死刑,提供無期徒刑做為另一選擇,目的就是要針對個案進行斟酌,給予可教化或心智障礙者改過的機會。
當時法院也根據中央警察大學的鑑定報告,認定龔如果接受專業精神、心理治療,可以顯著改善其妄想症症狀,另若就性格弱點及認知情緒扭曲做矯正,也可明顯降低再犯風險。
我國在98年間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合稱兩公約),且通過兩公約施行法,聯合國對此明白宣示,締約國不應對精神障礙者判處死刑,引發法界對於精神障礙者量處死刑之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