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觀察》台灣政府在放選舉長假?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
「如果民進黨選輸了,陳水扁會不會藉故在台灣海峽製造事端,然後宣布戒嚴?」「如果馬英九敗選,會不會拒絕交出政權給蔡英文?」
在二○○八年和二○一二年的台灣總統大選期間,華府充斥各種陰謀論。由於藍綠對立、缺乏互信,包括美國的政治菁英和台僑,都對台灣總統大選後的政權能否和平移轉充滿疑問。
今年,更多人擔心的不是台灣民主禁不禁得起考驗,而是在政黨輪替態勢明顯的情況下,不少政府機關停擺,馬政府成了令不出總統府的大跛鴨,已經擺爛近半年的政府,可能要到明年五月二十日新總統就職後才有可能動起來。而且,從元月十六日到五月二十日,現任總統與新總統當選人還可能利用憲政制度的模糊鬥法,整個國家要放上一次長長的「選舉假」。
台灣從二○一二年起將總統大選由三月改至元月,但就職大典照舊在五月舉行。四個月的過渡期合理嗎?從十九世紀開始,美國的總統大選在十一月舉行,隔年三月四日舉行就職大典,這對一個幅員廣闊、交通不便的國家來說,原本是合理的。但是,總統制下漫長的政權移轉期可能造成權力真空,帶來災難。
一八六○年,林肯當選總統時,當時的布坎南總統看著南方州攻城掠地而無作為,等到主張廢除黑奴的林肯於一八六一年三月四日就職時,已有七個南方州脫離北方聯盟,南方邦聯成立並選出戴維斯當總統。一個月後,美國內戰正式爆發,林肯幾乎在就職前就要輸了內戰。
經濟大蕭條期間,小羅斯福於一九三二年打敗尋求連任的共和黨總統胡佛,成為跛鴨的胡佛與小羅斯福理念不合,兩人在過渡期幾乎沒有溝通和交集,而一個百廢待舉的美國卻必須等上四個月才能看見曙光,簡直就是度日如年。
因此,美國憲法第二十條修正案在一九三二年三月應運而生,並於次年生效,將美國總統就職大典的日期從三月四日改成元月二十日中午,而國會參、眾兩院的任期則到元月三日中午為止,使新政府不但能提早就任,也能夠在新民意監督下運作。
另一項值得參考的是美國在一九六三年及二○○○年通過的總統移轉法案(The Presidential Transition Acts),給予總務署(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合法地位主管政權移轉工作,從提供總統和副總統當選人的辦公室、家具、為新總統進行簡報的開銷,到就職大典的籌備,都由一個不受政黨左右的專責機構來辦理。
當政黨輪替逐漸成為台灣政治常態,換黨執政不代表政府就一定要暫時停止呼吸。經濟大蕭條讓美國人明白,等待政府做事得付出高昂成本,已經快要觸底的台灣經濟又還可以等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