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王美琇︰白恐記憶在地化 受難者︰去除戒嚴創傷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與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政治受難者、受難者家屬過去發起「519白色恐怖記憶日」。(資料照)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與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政治受難者、受難者家屬過去發起「519白色恐怖記憶日」。(資料照)

2024/04/19 05:30

〔記者李文馨/台北報導〕行政院核定每年五月十九日為「白色恐怖記憶日」,推動此事的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董事長王美琇昨受訪指出,記憶日的核定只是起步,未來將與文化部及教育部合作,讓白色恐怖記憶「在地化」,這是一場重建歷史記憶的文化運動。白色恐怖受難者呂昱說,希望這場文化運動,可以去除人民於戒嚴時期留下來的創傷。

王美琇表示,對於政院拍板核定白色恐怖記憶日感到十分高興,未來將從文化與教育兩方面著手,推動白色恐怖「在地化」。在教育方面,盼與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國高中老師合作,帶領學生挖掘、找尋家鄉土地的歷史。

在文化部分,王美琇主張,讓白色恐怖的記憶變成人民的日常生活,如德國推動的「絆腳石計畫」,將一塊石頭註明納粹德國時期受害者的姓名等資訊,鋪設在其生前居住的建築前方路面,透過相關行動讓人民產生疑問、好奇進而了解。

至於為何命名為「記憶日」而非「紀念日」,王美琇說,「我們是善於遺忘的民族」,她以二二八紀念日為例,年輕世代只記得這是一個放假的日子,因此白色恐怖記憶日只紀念、不放假,希望社會不要失焦、永遠記得白色恐怖帶來的影響,這是一場重建歷史記憶的文化運動。

五一九白色恐怖記憶日籌備委員會成員林瓊華指出,訴求五一九不放假,就是要去抵抗政治上的不作為,以及消費社會中各式各樣的行銷策略,希望未來每年五一九前一、兩個月,可以讓社會醞釀發起各種白色恐怖記憶的文化活動。

白色恐怖受難者呂昱(本名呂建興)受訪說,「每個人心中都有小警總」,戒嚴體制的恐怖氣氛及被消失的恐懼深藏人心,政府跟人民間的不信任感延續至今,就是因為沒有「除魅」,希望這個文化運動可以去除人民於戒嚴時期留下來的創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