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融入國際供應鏈 王美花:現在提服貿合適嗎
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專訪,首談服貿議題。(翻攝專訪)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在野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侯友宜近來拋出重啟服貿議題,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晚接受媒體專訪時強調,台灣與中國不同,近十年變化已是全球對中國體制、資安有疑慮。她反問「台灣已融入國際供應鏈,現在是時候嗎?」而且服貿內容涉及電信事業合作,「其他的國家怎麼看待台灣?」但她也重申,只要兩岸平等,談合作並未設限。
十年來變化非常大
中國資安 全球有疑慮
王美花強調,現在談服貿不是好的時機。第一、這十年來變化非常大,G7、歐盟剛提過,跟中國的關係就是「去風險化」;而去風險化裡面的內涵有供應鏈的風險,包括美中貿易戰、COVID-19中國說封城就封城等,威權體制給很多國家非常大的震撼教育。
第二點是台灣和中國不同,二○一八年美中貿易戰之後,網通業者、伺服器業者、腳踏車等回流,因產品涉及資安問題,雖成本比中國高,但是沒有高非常多,且台灣生產的伺服器、網通,賣到歐盟被買單,「因為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產品讓人家放心」。
台灣和中國 是不同品牌
王美花也提到,最近NVIDIA(輝達)來了,高階晶片是台積電做,都涉及資安,也是因為台灣這幾年半導體、資通訊產品做得越來越好,形成台灣品牌,「台灣跟中國是不同的」,十年後與十年前台灣和中國形成了一個很大的品牌落差,台灣是民主法治國家,中國則是威權體制,在服務業上體制的不相同,會形成很不匹配的狀況。如果今天在講服貿,而服貿裡面就會有「電信事業的互相合作」,「今天回過頭說我們要談服貿,其他的國家怎麼看待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