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焦點評論》公投的出缺席

國民黨昨辦公投大遊行,黨主席朱立倫與馬前總統一同參與,不見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台中市長盧秀燕。(記者田裕華攝)

國民黨昨辦公投大遊行,黨主席朱立倫與馬前總統一同參與,不見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台中市長盧秀燕。(記者田裕華攝)

2021/12/13 05:30

記者鄒景雯/特稿

利用十二月十八日四項公投投票前夕最後一個星期天,兩大陣營分別走上街頭展氣勢。由於「對事不對人」的冷特性,難以群眾拚場形容,但是政治人物的到與不到,也就是出缺席紀錄,成了另類政治學,頗有觀察的樂趣。

本週六即將舉行投票的四項公投,自執政的民進黨主席在十月二十七日該黨中執會,喊出「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訴諸正面迎戰後,兩黨即陣仗展開,進入動員對決階段。一個半月多的政策辯論攻防下來,同意方與不同意方出現截然不同的參與現象。

基本上,民進黨的府院黨、縣市長與派系普遍投入,資源齊下,可以將士用命形容;迴避出場或採取冷處理者,通常被外界視為是「邊緣人」或「失勢者」,總之不是個「咖」,顯然是個政治減分的概念。國民黨方面則迥然不同,沒有跟隨黨中央的指令亦步亦趨者,例如新北侯友宜、台中盧秀燕,甚至宜蘭林姿妙等首長,一被媒體點名,彷彿立刻成為造反高地,諸侯、山頭、一號人物等名號紛紛加身,不論有意或無意,擺明能夠因此攫取政治地位,真是景況殊異。

兩軍政策交鋒,且全都訴諸簡化策略(四個同意對上四個不同意),何以「黨內有黨」的下場會有如此差距?這點,朱立倫恐怕必須自問:九月主席選舉重新奪回黨權之後,何以在魅力、資源的實力較量上,至今仍未翻轉「脆弱領導」的格局,遠遠不及早已號令一統的蔡英文?尤其二○一○年新北市長選舉,蔡還是朱的手下敗將。

國民黨缺乏有力中央,黨內的議題整合程序勢不可少,偏偏四個公投提案內容南轅北轍:核四與三接理念矛盾,萊豬與萊牛自我否定。然為圖有效洗腦,國民黨不思精緻處理,全部丟進一鍋煮,終致「以一害四」,既然牴觸地方的各別利益,當然就提供縣市長革命無罪的正當性。難怪已有藍營網紅公開點名,「公投一項不過,朱立倫下台;兩項不過,國民黨關門」,趨勢預測溢於言表。

國民黨的分裂之所在,民進黨的團結之所在。不只是以上的國內因素,公投戰場上的出席與缺席,因為萊豬的入題,連帶更有國際效應的成份。簡單說,在台灣要競逐政治大位,從蔣介石至今,沒有人不考慮美國因素,包括二○二○年選總統的韓國瑜在內。從這個角度看公投的表態,有人可以不鳥蔡英文,鮮有人可以不鳥華府,除非是沒有政治明天的白目。這是另一個足以解釋:何以民進黨這麼多人站出來,國民黨有不少人不出來的重要原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