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12台獨金主?
中國對台部門的大退步,反映六中全會將「集體領導」送進歷史的垃圾堆,確立習近平專制集權,所必然衍生的高度風險之一。(美聯社檔案照)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結束未久,中國涉台系統近期透過網路平台開始大量施放「制裁十二家台獨金主企業」的大內宣,可說是繼中國國台辦在六中全會召開前三天、公布所謂三大頑固台獨列名懲戒後的續集上檔。這個舉動的背後,暴露出習近平一人體制下的對台政策,出現了很大的問題。
對岸在六中後炮製的十二台獨金主清單,主要環繞在其所以為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與立法院長游錫堃之關係網絡而來,遭點名的有知名大企業與在中國有投資佈局的中小企業,影片傳輸了兩個重點,一是汙名民主政治就是金錢政治,二是不容許台資企業腳踏兩條船,凡捐輸台獨政黨者,即「摘牌停業,逐出大陸」,甚至宣稱這十二家企業的董事長已經「緊急前往求和」。
看到此等「斷其金脈」的劇本編寫,並在網路世界四處轉傳,其目的性顯而易見,無庸贅述,其效果不能說毫無誤導,不過巷仔內的人看的是門道,此等操作其實顯示了中國的對台工作愈來愈外行,已經摸不到台灣的邊了。
制裁台獨金主的命題錯誤在哪?中國共產黨以專制政體控制政治的習慣,未能充分辨明台灣在制度本質上的巨大差異。首先,民進黨在創黨前,乃至在二○○八年在野之後,小額捐款在政治獻金的來源上,扮演著相當比例的角色,例如「三隻小豬」運動,又如蔡英文競選總統時舉辦募款餐會,一個座位一萬元,許多人手頭不闊綽,於是十人湊一萬,交一人代表與會的案例,屢見不鮮,中共要如何切實到位、制裁全民?
其次,台灣的企業界提供獻金,通常不會單押一邊,許多為減省政治麻煩,偏好以「現金」處理,以這次點名的十二金主名單成員檢視,證實中國對於民進黨選舉經費結構根本難窺堂奧。
其三,台灣的選舉設立了公費補助的配套,以降低私人資本侵害民主,促進政黨的公平競爭,由歷次選舉的政黨與候選人補助款金額節節上升的趨勢看來,「金主」的現實地位日益稀釋,早非當年國民黨模式可以比擬。
中國對台部門的大退步,反映六中全會將「集體領導」送進歷史的垃圾堆,確立習近平專制集權,所必然衍生的高度風險之一。那就是習總書記將長期執政獨攬大權,容易造成異議卻步的集體迷思,提高決策失誤的可能。換言之,中國不會沒有看得懂台灣的專家策士,但是這些人看來已經在決策過程噤聲自保,以致全然失去了定錨作用。
這麼說,並不表示台灣可以忽視中國利用民主國家的透明開放,反過來破壞民主的現在進行式。看懂現象,並不困難,政府必須拿出對策,則是最基本的為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