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海峽中線無國際法效益 美前國安官員籲專注防禦主權領土

國防安全研究院「2022台北安全對話」研討會,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及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在會中發表演說,並與所有國外來賓台上合影。(記者田裕華攝)

國防安全研究院「2022台北安全對話」研討會,國防安全研究院董事長霍守業及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在會中發表演說,並與所有國外來賓台上合影。(記者田裕華攝)

2022/11/02 14:18

〔記者呂伊萱/台北報導〕共機擾台跨越海峽中線成為新常態,美國前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副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今天表示,海峽中線或防空識別區(ADIZ)的概念是冷戰遺緒,並不存在現今國際規範之中,台灣與其為此推文、宣傳中國侵擾台灣ADIZ和跨越中線,應讓民眾了解領海和毗連區的位置,將防禦重點放在自己的主權領土上,思考整體國防態勢,發展不對稱戰力。

簡以榮目前為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CSBA)研究員,今天出席國防安全研究院舉辦的「2022台北安全對話」。簡以榮提到,中國人民解放軍20年來,水面作戰艦艇數量增近百倍、四代機也成長10倍,軍事投射力量大幅進展,必然會進行更多軍演,美國、台灣或日本必須意識到此情形,也必須在領海周邊進行演練。他進一步預警,中國軍事行動頻率和強度都增加,可設想北京將越來越願意採取高風險作為,因為他佔優勢,「任何海面上的衝突升高都對中國有利,不會有利於台灣」。

簡以2001年美中南海撞機事件舉例,事件如何發生並不重要,即使不是美國飛官的錯,為了降低緊張關係還是要有所讓步,甚至最近英國曼徹斯特領事館事件,大家也很明顯看見是誰挑起衝突,但中國不在意。若台海發生什麼事件,中國絕對會怪罪台灣並藉此升級衝突、逼使台灣讓步,「這是我們必須理解的不平衡關係」。

對於解放軍逾越中線成為常態,簡以榮表示,以國際規則來說,台灣所謂的防空識別區或海峽中線都只是冷戰時期的遺留,今天情況已經不一樣了。例如美國在阿拉斯加設有防空識別區,但若俄羅斯飛機飛越不被視為挑釁時,美國不會發出聲明;又例如解放軍海巡時常進入日本領海周邊,進入毗連區時日本才會公布;韓國和中國過去也有中線,現在中國時不時就會跨過,韓國也不會為此發推特。

簡以榮認為,台灣國防部刻意凸顯中國飛越台灣防空識別區,是比較例外的作法,應該探討其他國家為何不這麼做、不這麼做的好處是什麼。簡以榮建議,面對不可否認的政治和軍事現實,台灣不應試圖恢復數十年前的規範,與其宣傳中國侵擾台灣ADIZ和跨越中線,台灣應該讓民眾了解領海和毗連區的位置,知道12海里、24海里的界線位置。並從根本上調整部隊結構,以具有成本效益和彈性的方式,阻止敵人入侵並保護台灣免受侵犯。

簡以榮強調,中國的軍事預算使台灣相形見絀,要挑戰每艘軍艦或軍機只會浪費資源,為騰出資源,應減少對傳統軍事力量的追求。台灣作為抵禦中國侵略的捍衛者角色,要將防禦重點放在自己的主權領土上,思考整體國防態勢,發展不對稱戰力。不對稱的概念同樣適用於灰色地帶,包括可能面對的封鎖禁運。

國防安全研究院今天在台北舉辦「2022台北安全對話」實體會議。(記者呂伊萱攝)

國防安全研究院今天在台北舉辦「2022台北安全對話」實體會議。(記者呂伊萱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