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祭「非貿易障礙」 學者:看準農產品生鮮特性刻意下手
中國8月1日中午通知暫停台灣多家食品廠輸入,其中也包含生產茶葉、果乾、堅果、穀物等的廠家。(資料照)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中國再度突襲,暫停台灣多家食品廠、漁船等的產品輸入該國,理由指註冊登記資料未完全,包含要求漁船有HACCP認證,並只給1個月寬限期等,被暫停輸入的的相關農產品產商還包含茶葉、蜂蜜、穀物、果乾、堅果等廠家;農經學者表示,這是典型的非貿易障礙,台灣農業往六級化發展已刻不容緩。
中國去年4月要求全球輸往中國的食品企業都要註冊,衛福部食藥署、農委會國際貿易處、經濟部國貿局成立「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平台,協助相關業者申請,我方則將申請的業者用包裹式註冊;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可能於今(2日)晚訪台,中國突然在1日中午通知我方,多家食品廠商「登錄文件不齊備」等理由,暫停廠商的食品、農產品等輸入,另也要求我方漁船必須要取得HACCP認證,並須在8月底前補件,有54艘漁船要補件,另有超過6百艘漁船未通過。
政府正在盤點受影響的廠商、產值,影響農產品相關的產業有水產品、蜂蜜、茶葉外,果乾、堅果、穀物等廠商也在影響之列,不過堅果類大多是進口他國的堅果後於台灣做加工包裝,評估主要影響為加工廠。
台大農經系教授張宏浩表示,中國每次都選擇對台灣農產品下手,就是看準農產品牽涉生鮮、檢疫,還有各國農產品生產品質不一,本身就有巨大的操作空間,他說在中國刻意打擊台灣農產品的情況下,台灣目前能做的就是盡可能讓農產品生產標準跟國際接軌,以打入他國市場,他說,農委會向來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就是為此努力。
另外國內農業轉型往六級化發展已刻不容緩,他說,農產品加工後的產品比較有可能標準化、規格化,也能提升農產品價值,如生鮮鳳梨轉為加工成鳳梨汁等方式,在中國進逼下,他說,台灣農業轉型無法再像過去拉到10年以上的長程時間表,須縮短在10年內。
有不具名貿易業者表示,中國去年禁台鳳梨、釋迦、蓮霧後,很多業者就認為中國是高度風險市場,因此都努力開拓中國以外市場,也有聽聞中國當地引進台灣產品的進口商與通路商也擔憂台灣農產品等遭禁,因此減少跟台灣生意的往來。
農委會國際處處長林家榮表示,待盤點後就會盡速對外公布影響的家數跟金額,並表示中國還是台灣重要的市場之一,也呼籲中國應該符合國際規則,和台灣正常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