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化元:救國團是以強人意志為中心建構的組織
台灣法學會今日舉辦「剪不斷、理還亂:談救國團與特定政黨之關係」座談會,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強調,救國團是以強人意志為中心建構的組織。(記者陳鈺馥攝)
〔記者陳鈺馥/台北報導〕黨產會現正調查救國團是否為國民黨的附隨組織,台灣法學會今日舉辦「剪不斷、理還亂:談救國團與特定政黨之關係」座談會,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強調,救國團不僅與國家、政黨有關係,早年更負責學校軍訓教育,「救國團扮演控制學校的角色」,進行思想控制。
薛化元指出,很多人說救國團是國民黨動員學生很重要的組織,但救國團透過辦活動減少學生反抗,要理解救國團,必須要去黨國威權時代的時空背景,要說救國團跟國家和政黨沒有關係也不可能,因為60年代以前軍訓教育是救國團在負責,在黨國體制之下運作。
薛化元提及,威權時代的重要機制,基本上是透過黨的決策、黨國菁英互動,當年「以黨領政」是政府部門的狀態,國有財產移轉也能透過行政程序,例如用議會通過方式移轉。
薛化元強調,「救國團是以強人意志為中心建構的組織」,第一任主任是蔣經國,只要去研究國民黨黨史就知道,學界也有將其比喻為三民主義青年團,但救國團更複雜、更多元,救國團成立後一開始是負責軍訓教育,透過國家機制辦理。
薛化元舉例,在過去很多學校升旗台上,可以看見救國團的團旗,這絕對不是隸屬國防部的組織能達成的規模,救國團能扮演控制學校的角色,進行思想控制,但法定職權上沒有這職責,在當年飽受攻擊過。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副教授辛年豐指出,1952年1月22日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第288次會議訂定「籌組中國青年反共抗俄救國團原則草案」,同年5月行政院頒布「中國青年反共抗俄救國團籌組原則」。
辛年豐提及,救國團過去和國民黨密切關係,隨著時代演進,救國團也在轉型,早期是為政治服務,後來辦許多活動「內建」一些思想給年輕人,到了後期走入商業邏輯。
義守大學公共政策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吳明孝提及,國民黨、救國團、婦聯會都是蔣家的附隨組織,因為威權時代政治上很明顯就是威權伺從體制,不能只從組織章程去看有無黨職人員判斷,例如中國的政治體制有互從性,與東德國家有一些不同。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薛化元強調,救國團不僅與國家、政黨有關係,早年更負責學校軍訓教育,「救國團扮演控制學校的角色」,進行思想控制。(記者陳鈺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