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海象祖先?全新物種揭秘古代海洋霸主

Ontocetus posti 是一種生活在溫暖水域的史前海象,挑戰了我們以往對海象棲息地的認知;圖為還原想像圖。(取自PeerJ專頁)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知名科技網站《物理學家組織》(PhysOrg)報導,來自日本、比利時和美國的古生物學家團隊發現一種全新的史前海象物種,這個命名為Ontocetus posti的新物種化石證據來自英國、荷蘭發現的早期更新世(Early Pleistocene)近乎完整的下顎骨,以及比利時晚期上新世(Late Pliocene)的部分下顎骨。
據報導,這個新物種最令人驚奇的地方在於,儘管 Ontocetus posti 生活在370萬到170萬年前的歐洲海域,牠們的攝食方式竟然與現代海象(學名:Odobenus rosmarus)驚人地相似。這兩種海象都演化出了獨特的吸食攝食技巧,可以輕鬆吸食海底的貝類等軟體動物。
這種現象稱為「趨同演化」(convergent evolution),就像兩條不同的河流,最終匯入同一片大海。即使 Ontocetus posti 和現代海象並沒有直接的親緣關係,也沒有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和環境,但為了適應相似的生態環境和食物來源,牠們各自獨立地演化出了相似的特徵,例如特殊的牙齒和下顎結構,以便吸食獵物。
日本筑波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布瓦維爾(Mathieu Boisville)指出,現代海象是北極最具代表性的哺乳動物之一,其巨大的體型和突出的長牙使其與其他所有鰭足類動物區別開來。而 Ontocetus posti 則是一種生活在溫暖水域的史前海象,這也挑戰了我們以往對海象棲息地的認知。
研究人員發現, Ontocetus posti 的下顎骨化石具有一些獨特的特徵,例如4顆犬齒後齒、更大的下犬齒以及融合且較短的下頜聯合,這些特徵都指向了與現代海象類似的吸食攝食方式。
有趣的是, Ontocetus posti 和現代海象 Odobenus rosmarus 並沒有在北大西洋共存,後者出現的時間比前者滅絕的時間晚了近100萬年。古生物學家推測,更新世早期的全球氣候變冷,以及北海與北大西洋的隔絕,可能是導致 Ontocetus posti 滅絕的重要因素。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史前海象的多樣性,也為我們理解「趨同演化」的奧秘提供了新的案例。透過研究 Ontocetus posti 和現代海象的演化歷程,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環境如何塑造生物的演化,以及生物如何適應環境的變遷。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PeerJ)上。

Ontocetus posti 的下顎骨化石具有一些獨特特徵,例如4顆犬齒後齒、更大的下犬齒以及融合且較短的下頜聯合,這些特徵都指向了與現代海象類似的吸食攝食方式。(取自PeerJ專頁)

海象科(Odobeninae)演化過程中頭骨、下顎和牙齒的形態變化。(取自PeerJ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