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鳥奇緣!大白鸛會土耳其老漁民 13年不間斷

土耳其生態攝影師圖伊狄斯,3月1日發文宣部白鸛「亞倫」連續第13年回來。(取自Alper Tuydes x官方帳號)

土耳其生態攝影師圖伊狄斯,3月1日發文宣部白鸛「亞倫」連續第13年回來。(取自Alper Tuydes x官方帳號)

2024/03/31 06:31

首次上稿 03/30 22:00
更新時間 03/31 06:31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一隻大白鸛13年前停在土耳其一個小村莊漁夫正在捕魚的船上,從此,每年春天都會回來與這名漁夫相聚,這段人鳥情誼持續至今,《紐約時報》今年實地採訪,30日刊登長文報導。

這名漁夫伊爾梅茲(Adem Yilmaz)現年70歲,住在布爾薩省的艾斯基卡拉奇村(Eskikaraagac),他為這隻白鸛取名「亞倫(Yaren)」,推測為17歲,Yaren在土耳其語中意思是「朋友」。亞倫今年在2月29日回到這座村莊,當地媒體指牠就像土耳其版「普克蘇托尼報春土撥鼠菲爾」。

這段友誼在一名土耳其生態攝影師推波助瀾下,不但在土耳其全國傳頌多年,還被寫進一本童書、成為奧地利和德國教科書題材,土耳其導演拍攝這段跨物種友誼的紀錄片《亞倫》,獲得2020年「布拉格電影獎(Prague Film Awards)」最佳紀錄片。當地政府也架設網路攝影機,讓世界各地愛好者關注亞倫與其伴侶「娜茲莉(Nazli)」動態。

紐時指出,亞倫的名氣不僅促進觀光,也有助提高白鸛保育。該村所屬卡拉賈貝伊市市長厄茲坎(Ali Ozkan)說,市府定出照顧這種鳥類的「總體計畫」,一開始還有一些人批評市長為什麼要去管鸛鳥的事,但是現在居民會主動通報哪裡鳥巢受損,甚至有住在別的城市朋友,看不到直播會來電抱怨。

艾斯基卡拉奇村位於白鸛往來歐洲和非洲的遷徙路線,每年入春時都有白鸛在此停留,夏天結束就南飛去過冬。村長塞汀(Ridvan Cetin)向紐時說,紀錄中1980年代村裡有鳥兒繁殖的巢有41個,表示有82隻鸛鳥,不包括雛鳥,但今年只有4個,包括亞倫的;村民的記憶裡沒有類似伊爾梅茲和亞倫之間這種感情,「我從沒見過」。

對伊爾梅茲來說,亞倫的出現是他平靜晚年生活的意外訪客。他說,起初每一年亞倫南遷離開,他都會想「牠還會不會回來」,幾年下來就不再擔心這個問題,「我確定,只要我還活著,這隻鳥就會回來」。

其實一開始沒有太多人關心伊爾梅茲結交了這個鳥朋友,有些村民笑他浪費時間和他捕到的魚。但是在第5年有了改變,當年生態攝影師圖伊狄斯(Alper Tuydes)把這對人鳥朋友的照片上傳社群媒體,故事於是傳開。

鳥類學家唐杜倫(Omer Donduren)指出,雖然鸛鳥會避免與人類直接接觸,但是通常會在人們居住地附近築巢,如屋頂、煙囪或電線桿頂,而且每次遷徙回來,都會回到同一個巢,伊爾梅茲可能成了亞倫記憶的一部分,「對這隻鸛鳥來說,就是這裡容易獲得食物,這個人似乎不具威脅」。

不過,伊爾梅茲對於他和亞倫的友情,有更簡單的解釋:「就是去愛護動物」,「牠們是神的創造」。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蒐奇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