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震災傷「心」 適時求助及早修補

    對災情關注程度太深,讓許多民眾出現替代性創傷的症狀。(記者吳俊鋒攝)

    對災情關注程度太深,讓許多民眾出現替代性創傷的症狀。(記者吳俊鋒攝)

    2016/02/20 06:00

    〔記者林孟婷、吳俊鋒/台南報導〕二○六地震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許多家庭因此天倫夢碎,經歷過重大災難的倖存者,面對親人突然離開,身心遭受莫大的創傷與衝擊,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表示,事件後個案可能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約有一成的人終生需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身心俱疲。

    而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開辦安心專線與門診,不少民眾利用,醫師王禎邦發現有的民眾對災情太過在意,聯想到自己身上,導致替代性創傷的症狀,已轉介精神科專業協助。

    高霈馨表示,因為地震導致焦慮而前來求診患者量提升約一、兩成,有些患者是之前有情緒障礙問題,因為此次地震而導致焦慮狀況,也有些患者是因親友居住在維冠大樓,擔心親友安危而出現情緒焦慮反應。

    高霈馨指出,情緒焦慮患者可透過諮商、藥物獲得緩解,但對於本身有經歷過或目睹事件的個案,在事件後一個月內出現情緒、認知、行為改變等稱為急性壓力疾患,症狀持續或超過一個月才出現症狀則稱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高霈馨說,病人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或在夢中反覆經驗創傷事件,而出現挫折、沮喪、恐慌等心理反應,也會伴隨有心悸、盜汗、血壓上升、喘不過氣等生理現象。

    高霈馨指出,根據統計,約有六成男性及五成女性終其一生曾遭遇重大創傷事件,然而並非遭遇創傷便會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般民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終生盛行率約一成左右,但隨著創傷事件的性質、嚴重度、持續性的不同都會有所影響,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此外親友、家庭的支持與陪伴也相當重要。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精神科主任王禎邦表示,有一位年輕學子小時候住維冠金龍大樓,後來搬離,這次地震雖然無恙,卻會不斷地將現場災難投射在自己身上,「如果出事的是我,該怎麼辦」,終日惶恐。

    王禎邦建議有相關症狀的民眾要懂得自我調適,不要再關注災情,轉移焦點,多休閒、放鬆,回歸正常生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地方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