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壺穴不是燕子窩 太管處導覽解惑

經常被遊客誤會成「燕子窩」的「壺穴」,其實是因為受到地下水及溪水長期侵蝕而成。(記者王峻祺攝)

經常被遊客誤會成「燕子窩」的「壺穴」,其實是因為受到地下水及溪水長期侵蝕而成。(記者王峻祺攝)

2015/04/16 06:00

每週末在燕子口提供解說服務

〔記者王峻祺/花蓮報導〕位在中橫公路旁的燕子口步道,是遊客走訪花東的必經景點,但峭壁上的自然景觀「壺穴」,卻常被民眾誤會成「燕子窩」!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為貼近遊客需求,每週末將在燕子口步道靳珩服務站為遊客解惑。

「真的是燕子挖鑿的嗎?」太管處時常接獲遊客詢問,燕子口對岸的石壁壺穴是否真為燕子棲息的窩?太管處表示,燕子真正築巢的地方,是在山洞的頂端,只是因為地形關係,所以每到春夏交替之際,就會吸引成群的洋燕在空中覓食,並穿梭於立霧溪峽谷中,造成「百燕鳴谷」的奇特景象,故被稱作「燕子口」。

其中,最常被民眾誤會成「燕子窩」的壺穴,其實並非真由燕子所鑿,而是受到地下水及立霧溪水長期侵蝕石灰岩石壁所造成,為了加強民眾的地質景觀知識,四月起每週五、六、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二時,太管處都會在燕子口為遊客提供解說服務,定點導覽步道景觀。

太管處說,燕子口步道是太魯閣知名景點之一,因立霧溪水長久切割雕琢,形成特殊峽谷地形,位在步道內的靳珩公園,主要紀念中橫公路闢建期間,不幸因公犧牲的靳珩段長,而一旁的觀景平台以東,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及壺穴的最佳位置,太管處歡迎民眾把握例假日機會,聽取志工解說服務,一起欣賞峽谷美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