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張芳杰宿舍活化 打造楊梅故事館

故事館籌備工作站駐點人員傅淑芬,期許自己從老照片、口述歷史,重建楊梅地方故事為鄉土教材,尋找屬於楊梅的在地文化。(記者周敏鴻攝)

故事館籌備工作站駐點人員傅淑芬,期許自己從老照片、口述歷史,重建楊梅地方故事為鄉土教材,尋找屬於楊梅的在地文化。(記者周敏鴻攝)

2015/01/11 06:00

〔記者周敏鴻/楊梅報導〕楊梅中學老校長張芳杰的故居宿舍是庭園式建築,環境清幽卻險些被拆除,幸好在民國一○一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之後更成立「楊梅故事館籌備工作站」,做為蒐集楊梅地方人文歷史、舊照片的基地,活化老建物也增加藝文空間。

張芳杰於民國四十年與楊梅地方人士創建楊梅中學,還在南桃園設立許多分校,奠定基礎教育的規模;終生投入教育的張芳杰一直住在學校旁宿舍,宿舍建築是台灣光復初期風格,立面用大量洗石子,入口門廊有圓形柱、水平飾帶,門窗是日式屋舍常用的出窗和通風換氣口。

張芳杰往生後宿舍閒置,學校在九十七年申請報廢拆除,當時的縣府接管後,一○一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請建築師分期修復建築物,在一○二年三月二日成立「楊梅故事館籌備工作站」,展開活化老建物的積極作為。

工作站駐點人員傅素芬努力蒐集楊梅地方人文歷史、舊照片,重建「牛角溝」、「伯公岡」等地名的由來,還透過可愛的繪本,描述早年楊梅中學設立時,居民在「第七堂課」一起搬磚建校的往事,喚起居民的珍貴回憶。

居民樂見老建物展新活力

張芳杰故居宿舍庭園約三百坪,數十年樹齡的銀杏、朴樹、南洋杉等成蔭,成了附近民眾乘涼、小朋友玩耍的好去處;居民說,樂見老建物有新活力,不但增加藝文展覽與活動空間,也凝聚居民向心力。

傅素芬扮推手 尋找在地文化

傅素芬表示,接手整理張芳杰故居宿舍之初,屋頂處處破洞,蜘蛛絲垂掛,一度找不到清潔工人,如今地板是極具特色的楊梅地圖、牆上昏黃燈光映照很有感覺的老照片,已經是有模有樣的文史工作室,「真的很滿足」。

「不管人在哪,眼界一定要在最前面」傅素芬期許,未來要從老照片、口述歷史,重建楊梅地方故事為鄉土教材,讓小朋友認識故鄉,尋找屬於楊梅的在地文化。

已故楊梅中學校長張芳杰立牌,喚起許多老一輩居民的回憶。(記者周敏鴻攝)

已故楊梅中學校長張芳杰立牌,喚起許多老一輩居民的回憶。(記者周敏鴻攝)

楊梅故事館建築是台灣光復初期風格,立面用大量洗石子,門廊有圓形柱、水平飾帶。(記者周敏鴻攝)

楊梅故事館建築是台灣光復初期風格,立面用大量洗石子,門廊有圓形柱、水平飾帶。(記者周敏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