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從掌鏡到後製 長輩記錄生命故事

鄭巧巧拍攝自閉孫子療程。(記者李雅雯攝)

鄭巧巧拍攝自閉孫子療程。(記者李雅雯攝)

2014/02/28 08:00

〔記者李雅雯/基隆報導〕基隆市安樂區樂齡學習中心去年九月到十月間展開影像紀錄工作坊課程,兩個月的課程教導學員拿起數位器材學習拍攝、字幕、配樂、剪接等影片製作流程,這群學員不乏已屆六旬的「阿公」、「阿嬤」同學,他們不曾學過攝影、不懂剪接,課程結束後他們都交出了課堂作業—紀錄片,腦海中沒有「放棄」兩個字。

林春嬌拍攝長者槌球之樂

林春嬌(六十四歲)和鄭巧巧(六十歲)對數位器材非常陌生,因為簡單的念頭:「我想讓更多人來玩槌球」、「我想鼓勵自閉症孩子走出家門」支持她們完成作品。

在課堂老師林常容的指導下,林春嬌擔任《姜子寮踏查趣》、《槌情》兩部紀錄片的協助攝影工作,與其他組員一起合作,姜子寮是基隆市第一高山,林春嬌自己扛著腳架爬到最頂點,協助捕捉鏡頭。

「我第一次拿DV的時候很慌,連開機都有問題,上面的英文縮寫我看不懂,連怎麼把影片傳入電腦也找很久。」林春嬌不斷地「問」,問老師、問同學。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林春嬌一度身體微恙,給自己許多壓力。

林春嬌打槌球已有七年,拍攝基隆市高齡長者如何在槌球運動中找到快樂的《槌情》,因為是講述自己的故事,她自己剪接片子,才發現剪接成了最大的挫折。「因為我的電腦有問題,還有拍攝的影片規格和老師的不符,也讓部分素材接用不上」。

鄭巧巧記錄自閉孫子療程

《滾動男孩》紀錄片主角是一個六歲小男孩,他是鄭巧巧的孫子,患有口腔敏感型自閉症,小時候只喝牛奶和白開水,其他食物不吃。「我把他的治療經驗分享給其他家庭」。

在《滾動男孩》的拍攝過程中,鄭巧巧蒐集小男孩治療進步的過程。一般小孩肚子餓都會哭鬧,他不會,只是不斷地把車子翻過來玩輪子。直到民國一百年七月到台大看診,後又到早療門診看診,醫生建議要去特殊機構後才有所轉變。而這些過程和資料都剪入紀錄片。

紀錄片取名叫《滾動男孩》是因為小男孩喜歡會轉的東西,特別喜歡玩車子的輪子,看到醫生的椅子有輪子,他也想去玩。鄭巧巧在紀錄片的結尾以受訪對象的身分說:「我們的責任就是把他拉出去,看外面的大世界。」

林春嬌認真學習拍出屬於自己的紀錄片。(記者李雅雯攝)

林春嬌認真學習拍出屬於自己的紀錄片。(記者李雅雯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