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近40年/ 陳水心看好蘆筍 鼓勵青年投入
陳水心(中)研究蘆筍近40年,常到全國各地指導農民栽種蘆筍。(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新化報導〕蘆筍單價高,國內蘆筍有高達八成仰賴進口,台南區農改場義竹工作站技佐陳水心研究蘆筍近四十年,看好蘆筍產業,全台奔波指導農民栽種並協助南市發展蘆筍產業聚落,希望能幫助更多年輕人投入。
六十二歲的陳水心自民國六十四年就開始蘆筍品種與栽培研究,研發出台南一號、二號白蘆筍,以及台南三號、四號綠蘆筍,他說,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三千至五千噸蘆筍,其實台灣本土栽種的蘆筍風味更佳,在台北拍賣市場同等級品一公斤比進口可多賣廿元左右。
目前國內蘆筍栽培面積以彰化縣三百多公頃最多,台南市一百多公頃居次,溫帶地區國家一年僅可產一個月,在台灣可以採收六個月,目前全國各農改場只有他研究蘆筍,全國農民有需要他都樂於提供協助,盡量適地找出適當的栽種方法。
陳水心說,蘆筍在全球各地單價都很高,但因工人難請,工資就占了成本三分之二,且不論颳風下雨都要採收,「連生病的時間也沒有」,因此年輕人不愛做,但若是在網室栽培,種植行距維持一.五公尺,不論是產期、產量或品質都較有保障,可採收七至八年,以簡易溫網室的設施成本一分地六十萬元計算,扣掉人事成本不算,一年採收四十萬元,約一年多就可回收,值得年輕人投入,但一定要能吃苦。
陳水心去年曾獲台灣園藝學會優良基層人員獎,日前再獲市府頒發推動蘆筍產業發展有功人員,陳水心說,輔導農民是他的工作,不在乎得不得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