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臺北市 15-16 ℃

馬躍.比吼憂原民 重蹈平埔漢化

本身為阿美族的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馬躍.比吼,堅持不穿西裝,改穿著有原民圖騰的改良服飾。(記者蔡文居攝)

本身為阿美族的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馬躍.比吼,堅持不穿西裝,改穿著有原民圖騰的改良服飾。(記者蔡文居攝)

2013/03/23 08:00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台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馬躍.比吼,昨天受邀出席「看見平埔」特展,參觀完後感觸良多。他說,目前台灣的原住民也正面臨當年平埔族被漢化、消失的危機。

導演出身的馬躍.比吼,來自花蓮玉里織羅(春日部落)的阿美族,曾拍過「請問貴姓」等多部探討原住民族群的紀錄片。他就任主委一年來,堅持不穿西裝,而穿著各原住民族圖騰的傳統改良服飾。

因對原民身分的自覺,馬躍在廿幾歲時就改用族名,卅歲恢復原住民身分,昨天他參觀「看見平埔」特展,對過去平埔族被漢化的過程,感觸很深。

不過,對於中部巴宰族岸裡社第一大家族潘敦仔等平埔族,擔任清朝土官,改姓氏、穿漢服的漢化過程。他說,他能體會平埔族為求生存而被迫漢化,因為現今的原住民也面臨同樣問題。

馬躍說,「當姓氏、信仰、語言、傳統服飾不見了,文化也就跟著消失了,這民族也就不見了。」

他說,過去學校就是消滅各族群語言的第一現場,現今學校也應負起恢復各族群語言的重責大任,更重要的是,原住民族對自己族群的自覺與認同,「唯有認同自己的族群,才會展現自信,原住民族的語言、文化也才能傳承下去。」

中部巴宰族岸裡社頭目潘敦仔為潘家第三代土官,也是岸裡社第一代總通事。圖右為他穿著清朝官服的畫像。(記者蔡文居攝)

中部巴宰族岸裡社頭目潘敦仔為潘家第三代土官,也是岸裡社第一代總通事。圖右為他穿著清朝官服的畫像。(記者蔡文居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2025春節專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