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補助休耕 小心美意成票房毒藥

2010/01/13 06:00

記者王涵平/特稿

休耕補助,在政治人物眼中是票房,在農村卻成隱憂,相關單位宜有輔導配套措施,才不致讓美意變成票房毒藥。

農民一輩子為了赤腳底下所踩的土地而奮戰不懈,休耕絕對萬不得已,而農民向政治人物感謝的背後,卻盡是無奈心酸。

休耕引發的後遺症,包括環境、身心,對農民都不是好處,更可能對農村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負責的政治人物在爭取選票之際,或應審慎考量,一併爭取相關因應措施。

事實上,配套措施並不難,利用目前農會、社區關懷中心、碾米業產銷專區、社區營造點等,都可以發揮相當的效益;例如辦理各種健康休閒活動、種稻專業的研習、參與社區營造工作等,提供賦閒農民有多元的選擇,不致因頓時失去生活重心,產生身心、家庭等問題。

大台南合併後,都會與農村有著極端不同的發展面向,需要更深入的探求民瘼,而學習農民向天奮鬥的精神,是謙虛以對這片土地,不是仰頭看天、在雲端漫步。

要獲得農民的喝采,掌聲不需動員而來,走入農村,就會看見朵朵綻放的心花。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