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糕仔傳統味 小朋友動手做

小朋友認真地習如何製作「糕仔」。(記者楊宜敏攝)

小朋友認真地習如何製作「糕仔」。(記者楊宜敏攝)

2009/10/22 06:00

〔記者楊宜敏/蘇澳報導〕傳統米食「糕仔」是早年農業社會拜拜必備的供品,由於具有易儲存、不易變質的特性,許多農家都會在製作時,多作一些份量,留作點心食用;蘇澳港同濟會特地在新馬小秀才學堂開課,教導學童「糕仔」的製作方式與典故。

馬賽國小鄉土教師鍾茂樹說,以前,1期稻作收割後,就會開始準備中元節拜拜的事宜,農村婦女將糯米炒熟、研磨成粉,因為糯米含水量低,研磨好的糯米粉會用麵粉袋裝起來,放在室內地面上,讓它自然回潮,經過1週到10天時間,才會拿來做成「糕仔」。

回潮後的糯米粉,摻入黑糖,充分揉勻,再用「糕仔模」壓出形狀,再拿去蒸就可以了。壓製過程必須注意,壓得太輕,不易成形,蒸過後會鬆散掉;壓得太緊,不易蒸熟。傳統的製法只需蒸個5、6分鐘就行,剛出爐的「糕仔」香Q好吃,農村婦女會多作一點,存放在有蓋的四方油箱桶內,等2期稻作要收割時,拿出來給工人當點心吃。

蘇澳港同濟會請來從事麵包店生意的會員李水金,到小秀才學堂指導小朋友作「糕仔」;現在的小朋友有各式糖果點心,鮮少人吃過「糕仔」,學得有模有樣,興味盎然。李水金說,現在「糕仔」製作方式跟傳統有些許不同,添加了麵粉或蕃薯粉,製程比較短,口感上也比較不像傳統的乾、硬。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