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1-24 ℃

大溪公會堂、蔣介石行館 斥資3100萬整修

大溪公會堂(圖左建築物)及毗鄰的蔣介石行館(圖右建築物)因年久失修已封館,要進行全區修繕。(記者李容萍攝)

大溪公會堂(圖左建築物)及毗鄰的蔣介石行館(圖右建築物)因年久失修已封館,要進行全區修繕。(記者李容萍攝)

2017/08/14 06:00

〔記者李容萍/大溪報導〕位於大溪區普濟路的大溪公會堂及毗鄰的「蔣公行館」,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年),二○○四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由於兩展館年久損壞,影響公共安全,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簡稱木博館)於七月封閉建物,規劃斥資三千一百萬元進行修復及再利用工程,近期將上網招標,預計工程開工後三六○個日曆天完工,作為大溪主題及相關故事展示空間。

大溪公會堂坐落大溪中正公園旁,為日治時期的聚會所,提供市街住民集會、典禮等公眾活動使用,曾為日本裕仁皇太子派「御使差遣」(侍從官)巡視時的進餐與休憩場所;日治結束後納為總統行館,一九七五年蔣介石過世,隔年修建,一九七八年改設「蔣公紀念館」並開放民眾參觀。此建築屬於源自英國安妮女王樣式的「辰野式」風格,牆面造型則有一九二○年代的藝術裝飾運動風格,建物面積約六十七坪。

「蔣公行館」在日治時期是公會堂的寢室與廚房,一九五○年代改建為磚造平房,作為蔣介石的行館,室內設有會客室、餐廳、廚房、臥室及書房等。每個房間都設有大理石壁爐,有著濃厚的西洋味。其外牆以洗石子與水泥粉刷裝修,外觀樸素,憑窗可眺望大漢溪與河西崖線美景,建物面積約九十坪。

木博館館長陳倩慧指出,大溪公會堂於二○○四年納入升格前的縣級地方文化館「大溪藝文之家」,包括三棟建物「公會堂」、「蔣公行館」及管理室、藝術工坊,加上戶外庭園面積達一三○○坪,去年三月底由市府風景區管理處移交給木博館納為公有館,並著手改善園區景觀及無障礙環境。

陳倩慧說,這次的修復及再利用工程包括屋架、屋面、屋瓦修復,牆面、門窗修繕和地坪、天花板更新,電力開關插座更新,空調、照明系統更新,另增設展示儲藏櫃、投影幕,以及茶水間、管理中心、無障礙廁所、哺集乳室、親子廁所。

戶外環境部分,將降低沿普濟路的拒馬圍牆,增設出入口,廣場的水泥鋪面更新為陶磚,降低鄰鎮南宮的圍牆,於綠地設置步道及座椅,另更新入口廣場地坪與崖邊步道相連,行館前廣場南側也會增設戶外庭園展演空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