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尾及內厝掩埋場復育 變綠能光電公園

中壢區水尾環保復育公園設置太陽能心型廊道,將於2月6日正式對外開放。(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中壢區水尾及內厝掩埋場封閉復育廿餘年,經市府環保局推動轉型為環保復育公園,除廣種櫻花,並設置太陽能心型廊道掩埋場復育。市長鄭文燦昨出席「心鎖櫻緣‧垃活光電」綠能光電啟動儀式,待近日完成測試運轉,將於二月六日正式對外開放。
鄭文燦表示,掩埋場土地活化有兩大目標,第一是轉型為公園綠地,第二是轉型為綠能用地。轉型為公園,可讓民眾重新體認土地的美好價值;而設置太陽光電系統,代表為掩埋場種下綠電,就像房東把房子租給房客,每年可獲得太陽能發電所得十%的回饋金,既活化土地又善用綠能,創造雙贏。
環保局長沈志修也說,市府去年底與大同公司訂約合作,預計兩年內完成掩埋場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共約四.五公頃,年發電量約四百五十萬度,年收益約兩百五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