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桃園大圳供養塔旁滿垃圾 民批對先人不敬

位於大溪御成古道旁、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的「供養塔」。(記者李容萍攝)

位於大溪御成古道旁、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的「供養塔」。(記者李容萍攝)

2016/10/10 06:00

今年逢桃園大圳開鑿滿一百週年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今年逢桃園大圳開鑿屆滿一百週年,桃園台地的旱田能改造成良田,農民不再看天吃飯,全賴百年前的桃園大圳水利建設;但位於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奉祀、感念開鑿殉職的「供養塔」,在颱風接連侵襲後,邊坡下方堆滿垃圾,讓前往御成古道健行的民眾看了直搖頭,認為對先人不敬,希望相關單位能早日清理。

供養塔 奉祀、感念開鑿殉職人員

桃園農田水利會會長黃金春表示,桃園大圳從日治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起建,開鑿工程深入山區引水,歷經八年竣工通水,期間共有五十五名工作人員不幸殉職與病故,當時承包桃園大圳工程的澤井組,於大正十一年在大溪御成古道旁的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立了一座「供養塔」,奉祀、感念殉職及病故人員。

這座供養塔使用花崗岩石材,正面以草書陰刻「供養塔」三字,後方碑文清晰記述、說明桃園大圳開通後的貢獻,並將殉、歿於職務者一一列名;其中台、日人員並舉,末附姓名的「某某某家族某」多人,推測是來台日本人的家屬。

水利會前會長李總集表示,桃園台地雖孕育多條溪流,但流域短促、集水面積不大,先民戮力開鑿水圳及陂塘灌溉,一遇到天旱,仍有缺水之憾。桃園大圳於民國五年動工開鑿,從大漢溪上游的石門峽引水,開設四十五公里的導水路、幹線,總長兩百五十八公里的十四條支線和分線供水,另築一百卅二座的河水堰輔助取水,還有兩百四十一座貯水池調節大圳的灌溉系統,這才滿足兩萬兩千公頃農田的用水。

每年一、二期稻作通水 均辦圳頭祭

桃園大圳於民國十三年竣工通水後,桃園台地上的旱地頓時成為二期作的良田,受惠農田約兩萬兩千公頃,生產稻穀數以倍計,堪稱是農業生產的大動脈。

正因先人的篳路藍縷,桃園水利會於每年一、二期水田稻作通水時,都會在「供養塔」辦理圳頭祭,緬懷不幸殉難的人員,也提醒當世心存感恩。

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供養塔」一旁邊坡堆滿垃圾,讓前往古道健行的民眾看了直搖頭。(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供養塔」一旁邊坡堆滿垃圾,讓前往古道健行的民眾看了直搖頭。(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的「供養塔」。(記者李容萍攝)

桃園大圳三號隧道出口的「供養塔」。(記者李容萍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