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撇步】靜脈曲張勿輕忽!別讓蜘蛛網斑爬上腿
「扶牆抬腳」的動作圖。(記者沈昱嘉/攝影)
記者姜凱玲/報導
現代人生活忙碌,常常缺乏足夠的運動量,如果又久站、久坐,很容易讓小腿產生蜘蛛網斑,若忽視警訊,可能造成嚴重的靜脈曲張,本週就邀請專業醫師教導如何自我檢測和預防!
達人出列:
李相台/靜脈曲張李相台診所院長,專長為心臟血管外科,曾任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周邊血管研究中心主任、中心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原來我已經靜脈曲張?!
許多人對靜脈曲張這個詞彙並不陌生,然而對於靜脈曲張具體的症狀和影響卻不太了解,往往錯過了初期的治療時間,靜脈曲張李相台診所李相台院長提醒,當腿部出現脹、硬、痠、麻、腫、痛或蜘蛛絲狀血管就需注意!
久站久坐上班族 靜脈曲張易上門
李相台表示,靜脈曲張的成因為長期久站、久坐、負重(重物會增加腿部的負擔)或受遺傳、懷孕及荷爾蒙等因素影響,使得血液無法流回至心臟、淤積在腿部靜脈,進而造成腿部靜脈壓過高,讓靜脈擴張、變形,成為靜脈曲張,嚴重者還會形成靜脈瘤。而靜脈曲張不只是腳的問題,若沒有及時治療,靜脈曲張形成的血栓,可能隨著血液流通到肺動脈造成堵塞,變成肺栓塞,最嚴重甚至會致命。
因此,像是醫療人員、空服員、百貨從業人員等久站者、駕駛、電腦工作者等久坐者、長期負重者、孕婦、以及長期使用荷爾蒙製劑及中藥、補品者(因多含有荷爾蒙成分),都是患病的高危險群。
靜脈曲張5分期 若有症狀快就醫
在醫學上常用CEAP分級表將靜脈曲張分為5期,如下表:
第1期:在膝窩處或大腿處有血管變粗,或有小小細細的彎曲血管浮現,此時腿部較會有疲倦感,易痠、痛。
第2期:血管變形的程度較第1期嚴重,且範圍大,痠、硬、脹、麻、腫、痛等症狀交替或同時出現。
第3期:大腿靜脈血管已較為浮起且彎曲,有蘿蔔腿,腿部曲線不正常,腳踝內側出現蜘蛛絲血管,常有痠、硬、脹、麻、腫、痛症狀。
第4期:大腿至小腿皆有靜脈血管浮起,腿部皮膚明顯變色、粗糙易癢,冬天會掉皮屑,小腿有發熱、發炎、發紅現象,以及腿部腫脹、易抽筋等症狀。
第5期:形成靜脈皮膚炎、潰瘍,雖可治癒但需花費較長時間及耐心。
李相台建議,不論分期,只要有腿部不適的問題,就應儘早治療,平時可自我檢測並觀察是否有下列症狀:如腿部「脹、硬、痠、麻、腫、痛」、無法久站或維持同一姿勢超過20分鐘、有蘿蔔腿,左右腿型差異大、腿部有抽筋現象、腿部出現青紫色、蜘蛛絲狀血管,雙腿容易累等,都可能已患有靜脈曲張。尤其若發現腿部有「脹、硬、痠、麻、腫、痛」症狀時,更需儘速就醫,檢查「靜脈瓣膜閉鎖功能」、「肌肉幫浦收縮功能」,才不會錯過治療時機,落下病根。
預防與舒緩方式
若是患有初期靜脈曲張的人,在日常生活上更需多加注意,李相台說改變生活習慣非常重要,長期久站、久坐的人應該定時起身伸展,少穿束褲和高跟鞋,在工作、運動、搭乘飛機時,也需要穿著衛生福利部核定醫療用的彈性襪,利用彈性襪由下而上的壓力遞減設計,讓血液以逆地心引力的方式回到心臟,解決腿部血液蓄積的問題,且彈性襪不是越緊越好,建議向專業醫療人員詢問後再選購。而每日抬腿雖然不能改善靜脈曲張,但可以促進雙腿血液循環,讓疲憊的雙腿較為舒服。此外,有些人會有錯誤的迷思,像是認為拚命按摩可以緩解症狀、泡溫泉可以促進循環,這些行為李相台都建議不要執行,因為若是症狀嚴重,像是靜脈曲張至出現靜脈瘤時,按摩或是泡溫泉就容易讓血管熱脹冷縮,進而可能使靜脈瘤破裂。
4招伸展操,預防靜脈曲張:
上下踮腳
1將厚約5~10公分高的書平放於地面。
2雙腳站在書上(約雙腳的前1/3踩在書上),後腳跟懸空維持3秒,懸空高度以不跌倒為原則。
3後腳跟自然向下著地,維持3秒後再懸空,每回上下重複做10次。
扶牆舉腳
單手輕觸牆壁,另一手抓住同側腳尖,眼睛直視前方,身體與腿盡量保持垂直,維持5~10秒後換邊再做,每回重複5~10次。
扶牆抬腳
雙手輕觸牆壁,眼睛直視前方,身體端正,大腿保持垂直,將單側小腿上抬高過膝蓋,維持5~10秒後換邊再做,每回重複5~10次。
踏步抬腿
站直身體,原地踏步,踏步時膝蓋與臀同高,每踏步30秒,休息10~20秒,每回重複5~10次。
「扶牆舉腳」的動作圖。(記者沈昱嘉/攝影)
不管是工作、運動、搭飛機都建議穿著彈性襪保護雙腿,才能有效預防靜脈曲張。(記者沈昱嘉/攝影)
「踏步抬腿」的動作圖。(記者沈昱嘉/攝影)
「上下踮腳」的動作圖。(記者沈昱嘉/攝影)
若常常覺得腿部痠麻疼痛,小心恐已罹患靜脈曲張。(記者沈昱嘉/攝影)
李相台/靜脈曲張李相台診所院長(靜脈曲張李相台診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