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清完霧社淤砂 估需1027年
霧社水庫下游的武界水壩也有淤積問題,且壩體老舊,能否承載過多的土石壓力,地方人士憂心一旦潰堤,居民如何確保安全。(記者佟振國攝)
記者佟振國/專題報導
上游集水區國有林班地崩塌
霧社水庫上游塔羅灣溪集水區國有林班地崩塌,大量土石沖刷而下造成水庫淤積,亟需整治,但有些崩塌地災害持續擴大或人員不易抵達。台電近期每年以機械清淤外運的砂石僅十萬立方公尺,霧社水庫的淤砂要全清完估需一○二七年、仿如天方夜譚。
崩塌土石 只要豪雨仍流進水庫
走過能高越嶺道前往天池山莊,一定都對屯原登山口與雲海兩大崩塌地印象深刻。台電勘查統計面積約四十七公頃,被列為最棘手的整治區。崩塌土石掉進塔羅灣溪上游,只要颱風、豪雨沖刷,還在源源不絕流進水庫。
九十七年辛樂克風災後,為治理塔羅灣溪,林務局南投林管處至今已投入近一億五千萬元,施設防砂壩六座、固床工七座、護岸一六八公尺,抑制八十萬五千六百方土砂下移,也在濁水溪事業區二八林班屯原登山口辦理崩塌地整治三.六公頃。
但台電估計從八十三年道格颱風至九十八年莫拉克風災的十次重大天災,誘發崩塌地的土砂產量高達八千五百萬方,人工整治實在杯水車薪。而水利署統計一百年至一○三年霧社集水區治理工程,斥資近一億一千萬,但只減少來砂量約四十五萬方,同期水庫就增加淤泥六七八萬方,減砂不到七%。
原設計無水力排砂 清淤處處碰壁
霧社水庫原設計就無水力排砂設施,現行清淤措施則是處處碰壁。台電萬大電廠表示,曾規劃在水庫上游設置一座長六.三公里的繞道通砂隧道,搭配庫區抽砂至下游河道放淤方案,工期要九年、八十八億,但中央評估不符經濟效益而打回票。
陸上機械清淤是目前唯一較可行方式,但水庫唯一聯外道路省道台十四線,無法負荷砂石車頻繁行駛,造成交通、觀光嚴重衝擊,九十八年起每年清淤外運土石只約十萬方。
南投縣長林明溱指出,縣府曾建議交通部國工局將國道六號從埔里延伸至霧社,透過分流紓解台十四線壓力,但國六延伸計畫僅止於國工局勘查評估,迄今還石沉大海。
暨大土木系教授陳谷汎直言,水庫上游集水區坡度陡峭、地質脆弱,人為開發及極端氣候頻頻逞凶,在在都會加速崩塌與淤積;政府及社會各界真的得嚴肅檢視到底要如何清淤與是否需清淤。
台電萬大電廠利用枯水期加強霧社水庫清淤,砂石車、挖土機等重型機具在大片淤砂中顯得格外渺小。(記者佟振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