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日日Shoot》藥界開處方 扭轉藥事人力缺口危機

醫院藥師調劑工作節奏快速又大量,還要接受教育訓練與評鑑等要求。(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衛福部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執行藥事人力發展評估計畫示警,大醫院藥事人力供需缺口恐擴大,調查也發現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執業者有離職計畫達卅三%、卅%最高。藥界認為要扭轉此狀況,須發展輔助人力制度化,並檢討評鑑標準,讓醫院藥師強化臨床專業服務且可獲對應健保給付。
制訂藥事輔助人力制度化
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張豫立表示,醫院藥師大量人力被耗費在機械式調劑工作,無法於臨床場域發揮專業角色,影響士氣,其實目前台灣至少已有四十人獲美國各專科藥師認證資格,可在各醫療團隊提供最佳用藥選擇並提升治療品質。
台大醫院藥劑部主任黃織芬也指出,該院超過廿名藥師工作就是跟著醫師查房,檢視病人藥歷、視病況調整用藥等。
張豫立說明,解決人力短缺,短程各醫院須改善待遇與執業環境,長遠則改善作業模式,譬如許多國家運用「藥事輔助人力」,美國經完整訓練的技術員可從事盤點與庫儲管理、輔助調劑等工作,讓藥師投入更高階判斷性服務、用藥管理、病人指導等;藥學會正制訂醫院藥事輔助人力作業規範盼制度化。
評鑑標準未計入人力需檢討
張豫立指出,自動化、智慧化設施僅能取代少部分調劑工作,但出現以此可節省人力,企圖下修藥事人力醫院評鑑標準的聲音,讓人憂心,且醫院藥事資訊化系統建構、藥品庫儲管理、藥師參與各種疾病認證及專科團隊、教育訓練等,現行評鑑皆未計入人力,這部分需要檢討。
黃織芬也指出,據二○二三年美國醫院藥師協會調查,即使使用自動化調劑設備,每百床仍平均配置十五.四名藥師及十四.三名技術人員,反觀台灣傳統調劑流程下,醫學中心每百床只配置二.五名藥師並欠缺技術人力協助。
黃織芬提到,現行制度未讓藥師發揮最大功能,犧牲用藥安全與醫療品質。國內外研究證實,投入藥事人力成本一元可節省醫療支出四至九元,例如避免用藥不良反應造成延長住院,因此疾病治療應強化相關專業介入並提供對應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