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退休教授用郵票解說 輕鬆懂化學

張固剛從海外購得美國化學郵票研究社30年約10萬件郵品珍藏,圖為1984年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100週年活動相關郵品,並有當年與會學者諸多簽名。(記者吳柏軒攝)

張固剛從海外購得美國化學郵票研究社30年約10萬件郵品珍藏,圖為1984年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100週年活動相關郵品,並有當年與會學者諸多簽名。(記者吳柏軒攝)

2024/05/26 05:3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八十一歲的退休教授張固剛因緣際會,在十四年前花四千美元(近十三萬台幣),從美國購得化學郵票研究社卅年約十萬件郵品珍藏,從此樂此不疲,投入研究並出版九篇論文與一本專書,用郵票深入淺出的介紹化學歷史、化學家、化學結構、重大技術突破等,打發退休時間之餘,他更希望讓民眾輕鬆吸收新知。

花13萬買下10萬件化學郵品珍藏

張固剛曾任國防醫學院生化系所長、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專研酶學及蛋白質化學逾四十年,二○○九年退休,後在美國化學會看到「化學郵票研究社」介紹,並得知該研究社前社長辛格(Duane Zinkel)與密西根州立大學化學教授方豪瑟(John Funkhauser)兩人畢生收藏被拿出來拍賣,最終花四千美元取得兩大箱約十萬件的化郵,藏品年度橫跨卅年。

「這張是一九五一年出品的美國化學會七十五週年紀念郵票,全世界唯二的藏品就在我手中!」張固剛一談化郵就打開話匣子,並發揮專長講述知識,且取得藏品至今十四年,已發表九篇專論,更集結成冊出版《化郵故事》一書,從古典化學、生活化學到生命化學等章節,藉郵票花花綠綠的色彩,提供讀者休閒知性的閱讀之旅。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親筆簽名

這批化郵珍藏中,也不乏許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與其親筆簽名,如一九五四年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一九六九年得主巴頓(Derek Barton);張也介紹有著特殊用途的洞票(在郵票背面打洞記號,僅供公務寄信用途),並用洞票組合成化學結構式,以此講解蛋白質、基因等相關知識;其他還有古代鑽木、鍛造、煉丹介紹,更整理囊括竹林減碳、酒類文化、運動化學等多元領域。

張固剛說,化郵故事僅收錄一千張郵票,藏品還有許多尚未書寫,一般人覺得化學太枯燥、看了打瞌睡,但化郵故事可當化學或醫學通識教材,希望讀者輕鬆吸收新知,自己則將持續研究與發表:「化郵故事多得很!」

81歲學者張固剛從教授一職退休後,意外取得10萬件化學郵票珍品,14年來投入研究,打發好多退休時光,至今已發表9篇專論與1本《化郵故事》專書。(記者吳柏軒攝)

81歲學者張固剛從教授一職退休後,意外取得10萬件化學郵票珍品,14年來投入研究,打發好多退休時光,至今已發表9篇專論與1本《化郵故事》專書。(記者吳柏軒攝)

張固剛研究出版《化郵故事》,用郵票深入淺出的介紹化學世界。(記者吳柏軒翻攝)

張固剛研究出版《化郵故事》,用郵票深入淺出的介紹化學世界。(記者吳柏軒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