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老藥利潤低、許可證展延規費高 藥師公會:藥局買指示藥更省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直接到藥局買指示藥可能更省。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資料照,記者王俊忠翻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藥品退出健保給付主因為「連續五年以上無健保申報量」、「許可證逾期未展延或註銷」,藥界認為,應是用量少的老藥居多,但也有藥廠考量展延規費高且健保價低而放棄。面對健保資源有限的困境,藥界建議除了通盤檢討制度,強化民眾教育也很重要。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有些老藥市占率極低且利潤少,時間到了自然退出健保。外界擔心藥品退出健保轉自費後增加病人負擔,他說,到醫院雖然可能免付藥費,卻要付掛號費一、兩百元,再加上健保支付醫師診察費,相比之下,直接到藥局買指示藥可能更省。
藥界建議把餅做大、強化民眾教育
黃金舜也提到,健保資源吃緊、處於兩難,若要用現有總額給付昂貴新藥,恐排擠老藥,而台灣六百萬慢性病人口幾乎都用老藥,價格已低,若再砍價,藥廠恐退出健保,影響不小;但若不加速新藥納保,患者無法接受相關治療,有錢人可赴國外就醫,經濟弱勢則無保障。
黃金舜指出,健保將餅做大是最佳解方,卻面臨少子化、高齡化造成繳保費的人變少。他建議參考日本加強衛教,流鼻水、拉肚子等小病到藥局諮詢藥師進行藥療,將健保有限資源用在刀口上。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分析,有些藥廠可能礙於展延規費不便宜,加上健保給付砍價,評估經濟效益不高而放棄許可證,退出健保。
沈采穎也提到,藥品未必直接因給付低退出健保,影響卻仍存在,像是目前部分抗生素短缺,不是缺原料藥而是缺膠囊,國內一家市占率八成的膠囊製造廠供貨不及,藥廠考慮進口膠囊成本高於健保給付不敷成本而放棄,她憂心秋冬呼吸道傳染病盛行,抗生素缺口恐加大,建議政府適時評估補貼措施。